二戰時期戰例
二戰時期,各國戰鬥機可謂是異彩紛呈,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國北美公司P51野馬戰鬥機、德國梅塞施米特BF109戰鬥機、英國超馬林公司噴火戰鬥機、蘇聯拉沃奇金設計局拉7鋼鐵戰士戰鬥機、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P38“閃電”戰鬥機、美國霍克公司P40“戰斧”戰鬥機、日本三菱重工A6M2 “零”式戰鬥機、德國梅塞施米特Me262“風暴鳥”戰鬥機、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F6F“地獄貓”戰鬥機、美國共和飛機公司P47“雷電”戰鬥機等等,都在戰場上有著良好的表現。
一、蘇蘭上空的戰鬥機
在二戰爆發初期,在法國西部上空,盟國和德國戰鬥機飛行員相互試探性地進行了一些小規模戰鬥,這就是曆史上所謂的“奇怪的戰爭”。但就在此時,1939年11月30日,前蘇聯和芬蘭兩國之間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惡戰。芬蘭空軍規模雖小,但其戰鬥機類型卻五花八門,其中的31架“福克”式D.XXI型單翼機最為先進,安裝了固定式起落架。荷蘭人從1935年開始研製D.XXI型戰鬥機,原計劃裝備駐東印度群島的荷蘭皇家陸軍航空兵,但最後卻把36架樣機用來裝備本土空軍,另有7架D.XXI型提供給芬蘭空軍,芬蘭人經特許又生產了38架該型飛機。除此之外,芬蘭空軍大約還擁有另外120架飛機,其中包括“福克”式CV.X型和C.VE型、“裏彭”式浮筒式水上飛機、“容克爾斯”式K.34型和布裏斯托爾公司生產的“牛頭犬”式。與此相比,前蘇聯空軍擁有4個轟炸機旅和2個戰鬥機旅,共約750架飛機。前蘇聯戰鬥機部隊主要裝備伊-15型和伊-152型戰鬥機,還裝備少量的伊-153型和伊-16型戰鬥機。前蘇聯因為深信芬蘭不會頑強抵抗,因此認為沒必要把更先進的戰鬥機投入戰鬥。盡管形勢對自己很不利,但就像芬蘭陸軍在地麵上的表現一樣,勇敢的芬蘭空軍向敵人證明自己的確是個令人生畏的對手。到了12月中旬,前蘇聯被迫停止進攻。前蘇聯空軍傷亡人數不斷上升,於是開始由攻擊城鎮和交通設施轉而攻擊芬蘭機場,芬蘭飛機被迫開始從結冰的湖麵上起飛作戰。第二年年初,一支瑞典誌願飛行隊加入芬蘭空軍與前蘇聯作戰,該部隊裝備12架格羅斯特公司生產的“角鬥士”式戰鬥機和4架霍克公司生產的“公鹿”式戰鬥機,飛行隊從雷米地區的冰湖上起飛作戰。盡管芬蘭有150多個目標遭到前蘇聯的狂轟濫炸,但由於芬蘭人的頑強抵抗,前蘇聯完全沒有實現原來的作戰目標。另外,由於飛機導航技術和轟炸精度不過關,直到戰鬥臨近結束時,前蘇聯人還堅持在白天進攻,這一點使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到1940年3月12日停戰為止,有280架前蘇聯飛機被芬蘭和瑞典的戰鬥機擊落,另外314架被防空炮火擊落。與前蘇聯人的驚人損失相比,芬蘭盡管有69架飛機因損壞嚴重無法參戰,但僅僅損失了62架飛機。(170)
1939年9月3日,當英法兩國對德宣戰時,它們原以為將立即遭到德國空軍的大規模空襲,但德國飛機卻遲遲沒有出現。最終,還是由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打響了第一槍,12月4日,皇家空軍10架“布倫海姆”式轟炸機(布裏斯托爾公司生產)對易北河港的一支小型德國艦隊進行了轟炸,但未能給敵人造成重大傷亡,而5架“布倫海姆”式轟炸機卻被敵人高射炮擊落。這一天,德國空軍取得了與皇家空軍交鋒的第一次勝利,第77聯隊第3中隊飛行員阿爾佛雷德·赫爾德駕駛1架Bf-109型戰鬥機擊落皇家空軍第9中隊1架“威靈頓”式轟炸機。在戰爭的第一周內,皇家空軍轟炸機部隊計劃在白天攻擊港口內的敵艦,但在“梅塞斯米特”式戰鬥機手中遭到了巨大損失,原因之一是皇家空軍飛機沒有采用自動密封式油箱。通過西班牙內戰,德國空軍認識到輕金屬合金製成的油箱被子彈擊中後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最糟糕的情況下,熾熱的子彈可能引燃液體上方的油氣層,使得油箱爆炸起火,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油料也可能慢慢地漏光,飛機隻有被迫降落。德國采取措施解決了這一隱患,采用2毫米壓縮纖維素纖維作為油箱內壁,外麵覆蓋一層3毫米厚的絡革、3毫米的非硫化橡膠、兩層0.5毫米厚的輕度硫化橡膠層和一層3毫米厚的高度硫化橡膠層。當油箱被擊穿之後,油料往外流出時,就會發生化學反應,非硫化層將隨之膨脹封堵住彈孔。截至1939年9月,世界上隻有德國空軍配備了該種自動密封油箱。然而,在認識到這一問題之前,皇家空軍承受了一連串不必要的損失。(169)
二、永垂史冊的不列顛空戰
法國戰敗投降後,希特勒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東方,準備進攻前蘇聯。因此,他一反常態。從1940年5月下旬到7月中旬的一個多月裏, 對進攻英國的計劃隻字不提,而是在草擬對英國的“和約”。他通過當時中立的瑞典國王和梵蒂岡的羅馬教皇,向倫敦試探和談途徑。納粹黨徒還企圖綁架取道西班牙和葡萄牙前往巴哈馬就任總督的英王的哥哥溫莎公爵夫婦,妄圖用重金收買他們為打通和談渠道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