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三星電子本身而言,並不是說因為外國人的買賣交易都集中在它身上,因而造成它的強大力量;而是外國人一旦買進三星電子,就不會輕易賣掉的這個現實,更加值得注意。專家就這個問題指出,三星股票在市場上的流通比率連5%都不到,換句話說,大部分人都是想長期持有三星電子的股票,一旦買進就不會輕易賣掉。這樣的投資傾向也出現在三星電子股東中的外國人身上。近年來外國人持有三星電子股票的比率,維持在53%至55%之間,2000年2月以後,從來沒有低過50%的情況。2001年12月,更曾經高達60%。在這些外國基金當中,雖然有些基金在三星電子股價飆漲之後因為獲利賣出而降低了持股率,然而全體股東仍然有半數以上是外國人。說不定將來哪一天三星電子出現經營權防禦戰的局麵。
雖然三星電子的外國股東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友好持股,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顯然還是不能排除有這種可能。一旦外國人下定決心要買三星電子的股票而且持續買進的話,外國人的持股率也可能飆漲到60%以上。外國人為何要集中與三星電子交易呢?事實上在韓國國內市場上,外國大型基金可以買的股票為數不多,最多20到30種。其中三星電子可以說是鶴立雞群。以12月份的結算為基準,韓國2001年全體企業的當期淨利潤合計為8.0009兆韓元,其中三星電子的淨利潤達到2.9兆韓元。也就是說三星電子的當年淨利潤占了全部的32%。對於三星電子的合理股價應該定位多少,國外各個證券交易所的評價也各自不同。但總的來說集中在50萬韓元左右。如果股價在35萬到45萬韓元之間起伏,可以說是過低了。2002年5月,三星電子的股價曾一度從43萬韓元暴跌到32萬韓元,當時每天的交易量有100萬股以上。股價跌到32萬韓元的時候就開始回升。這意味著許多投資者都趁著三星電子股價下跌的時候,趕快逢低價大量買進。
2002年三星發布第一季度財報之後,投資者似乎意識到了該公司麵臨的風險。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三星卻實現了手機市場占有率的巨大增長,由9.3%提高到10.5%。但它不得不采取降價的方式實現這一增長,並且內存芯片的價格也已經達到底線。結果是第一季度利潤下滑41%,在80億美元銷售額中實現利潤9.42億美元。分析家認為,由於中國等亞洲國家遭受SARS的衝擊以及韓國經濟的低迷,三星公司第二季度的利潤將有更多下滑。而三星電子在5月份同意向一個信用卡組織投資9300萬美元引起了爭論。批評者認為三星應該剝離這項業務,但還是不得不在母公司三星集團的命令下進行支撐。人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擔心三星,那就是企業的管理問題。
雖然三星公司是一個透明度非常高的企業,但韓國曆史上的企業醜聞讓外國人一直對他們的數字抱有懷疑態度。挑戰是巨大的,但這也顯示了三星的實力。三星公司有一半的利潤來自內存芯片,而這是一個知名的循環性業務。即使在低迷的第一季度,三星的收益也超過任何一家除微軟、IBM和思科以外的美國企業。同時,索尼在2002年頭三個月虧損9.4億美元,芯片產業對手Mi-cron、Infineon和Hynix三家企業總共虧損18.8億美元。手機市場上,三星將銷售價格維持在平均191美元,同時期的諾基亞為154美元,摩托羅拉為147美元。更好的消息是,三星的債務水平已經從1997年108億美元減少到14億美元,三星現在擁有了一定的現金儲備。淨利潤率也從0.4%提高到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