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初,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電影《蜘蛛人》正式上演。電影裏有一景是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原先懸掛在一棟建築物壁麵上的三星電子招牌廣告,這部電影裏差點看不到。開始的時候,電影裏麵把原來是三星電子招牌的位置換成了“USA TODAY”的看板。哥倫比亞的大股東是日本的索尼。索尼認為沒有替競爭對手打廣告的必要,因此經由影像處理換掉了三星電子的招牌。後來是因為受到那棟建築物主人的抗議,才又將影像畫麵恢複原狀。索尼對三星電子的注意程度,由此可知。根據國外分析師的判斷,索尼絕不會就此“收手”。美國一位有名的證券分析師杜頓就指出:“誰也不能再把三星電子視為模仿別人的企業了。”野村證券分析師柴史郎氏更指出:“三星電子深諳如何有效使用資金,製造技術也比夏普、日立更為優秀。日本企業和三星電子之間的競爭,早就在兩年前就中斷了。”不管是外國分析師或是經濟學者,今天對三星電子的評價與幾年前完全不同。以前三星電子總被認為是生產廉價商品,或隻是生產DRAM的公司而已。但其在韓國IMF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仍能維持推出行動電話、數碼產品、家電等具有競爭性的商品,一改全球對三星的印象。
美國Sprint PCS Group副總經理約翰加勒西亞說:“今天,三星電子是以他們優越的設計與產品機能,在無線事業中大獲成功。而以前,許多人認為三星電子隻是製造廉價微波爐的公司,我也是其中之一。”外國人認為:三星的優勢,在於其獨特的精密性,以及李健熙董事長的經營哲學。法國Seric鄄Coree公司的總經理菲利普德夏堡拉魯則指出:“三星最高經營團隊所擁有的能力固然很了不起,但能以長遠眼光製定精密的策略,才是與其他企業最大的不同。”
美國USB Warburg證券首爾公司總經理李察撒姆遜認為三星最厲害的是:“李健熙董事長雖然具有了不起的影響力,但是他卻能退於幕後,將經營交給專家。”三星電子的成功,正說明是李健熙董事長的領導才能與經營團隊的專業,雙贏所致。但隨著一個企業的日漸強盛,同時也會浮現隱憂。美國UBS Warburg證券分析師杜頓指出:“三星在如此蓬勃成長之際,不免因自信而產生驕傲。”事實上,三星也曾有過傲慢的切身之痛。1995年與美國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試圖合作電影卻失敗了。斯皮爾伯格在協商決裂後曾表示:“三星的人員不適合電影,隻適合研發半導體。”而企業接班人的問題也是另一個令人矚目的焦點。美國商會所在韓國的會長傑非利瓊斯指出:“李在鎔是否能成為優秀的經營者,還需要一段時間來證明。”他是說,李健熙董事長的兒子李在鎔,現在已經到了要證明他經營能力的時候了。
讓人讚歎的奇跡——股價長盛不衰
談到韓國股市,不能漏掉三星電子。甚至有人說觀察三星電子就可以知道股票指數的波動,由此可見三星電子所占的比重之大。三星電子的市價總值為韓國上市企業之首。在所有上市的企業市值總值中占有17%的比重,而位居第二的鮮京電信,不及三星電子的一半。位於第三名的國民銀行,市價總值也隻達到三星電子1/3的水平。因此,股市指數不得不隨著三星電子股價的漲跌而起伏。在此舉一個小例子:2002年5月14和15日兩天,三星電子股價分別上漲了6.7%和5.0%的時候,韓國綜合股價指數也分別上漲了1.88%和3.24%。三星電子可以說是韓國股市的風向標。實際上,三星電子的主要投資者中,外國人或是法人投資者的比例要比韓國國內的個人投資者多很多。外國人看韓國股市的投資組合,排名第一的就是三星電子。在韓國股市交易的法人投資者當中,也沒有人不把三星電子納入投資組合中。三星股票作為一支新興股票,受到眾多投資者追捧。目前三星公司股票市值達到410億美元,外國人持有其中的一半以上。過去五年中,三星股票上漲了近10倍,近期曾經達到273美元。
根據證券交易所的資料,2001年1月外國人在韓國每日平均交割金額為8.2315兆韓元。其中三星電子的交割金額高達2.1067兆韓元。當月,三星電子的交割金額占了全體外國人交割金額的26.3%,到2月份為26.6%,5月份為30.8%。韓國國內的法人,由於每個基金的投資比率都設定限製,最高以15%為上限,想要更多的三星電子股票也沒有辦法。一位基金經理人就表示說:“如果沒有投資比率的限製,那些基金對三星電子的投資比率超過50%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那些想多加投資卻受限於投資比例的基金,總是以三星電子作為優先考慮對象,這麼看來,即使說韓國股市是三星電子的天下,也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