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並不是單純地銷售產品,而是積極向消費者傳遞價值。在以產品高級化、個性化為品牌戰略的指導下,三星電子確立了其價值主張和品牌定位,即“消費者永遠是第一”的服務經營理念,以創新、質量、速度三要素來實現其戰略目標,並積極傳播其價值定位和主張。比如,三星電子以全球數碼科技的領導者形象在北京全麵展示了最新的產品線,開展三星家電創意大賽吸引消費者關注三星品牌;通過促銷、獎品贈送等手段積極推廣三星的數碼技術品牌,口徑一致地傳播三星電子的信息,保持了其數碼先鋒的形象。三星電子還積極運用體育營銷Sports Marketing來推廣其品牌。比如,2000年三星作為無線通信的官方指定讚助商讚助悉尼奧運會;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以及第22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三星都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官方合作夥伴。通過讚助體育活動,三星一方麵推廣係列數碼產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麵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與銷售額,在全世界範圍內樹立“數碼三星”的品牌形象,起到了更好地塑造自身公益形象的作用。三星電子作為第14屆亞運會的官方讚助商,在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同期舉辦“點燃亞運聖火,感受數碼輝煌”大型促銷活動。三星電子在運用廣告宣傳手段的同時,更強調了企業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積極地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以提升其品牌的社會影響力。三星電子自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以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為榮,積極推進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在環境保護、社會福利、捐款捐贈、學術教育、文化藝術、體育和國際交流等幾大領域裏為當地做出貢獻。比如,在全國17所重點大學設立了獎學金;在北京,從2003年7月起,北京地區全體員工分成6個組,每周六輪流到北京郊外的香山進行撿拾垃圾活動等。
積極改善與顧客的溝通模式
首先,三星電子堅持由外而內Outside-in的觀念,其突出的體現為以優異的質量取得消費者和顧客的青睞,加強技術研發改進產品質量和性能,積極改進其產品的售後服務。例如,自1999年以來三星電子每年都定期在全國各地推出了相關的售後服務活動,派出了陣容龐大的維修隊伍及各種儀器設備,當場解決顧客的疑難問題;並利用三星免費服務熱線與麵對麵的交流和溝通讓許多消費者了解電器保養和維修知識。其次,三星電子不以銷售產品為最終目的,而致力於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獨特解決方案,培養企業對顧客的動態回應能力,致力於成為市場驅動型企業。為此,三星電子以全球客戶關係管理為基礎,拓展營銷平台,為客戶提供各種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發展數碼網絡平台,提升各種產品之間的兼容性,以最佳的方案服務顧客,以滿足高端客戶的不同需求。三星通過銷售和研發機構定期調查消費者的生活、設計的潮流、人口的性別等特點來分析消費者需求,針對他們的需求進行設計,並不斷發掘消費者潛在需求,引領消費潮流,在外觀設計上根據消費者的不同愛好,強調個性化設計。比如,為滿足高層消費者對生活快捷、方便的需求,三星為其手機增加了攝影、下載、網絡瀏覽和遊戲等功能,以滿足高端階層消費者的複合型需求;三星手機設計考慮了女性的專用需求,獲得了女士歡迎。最後,三星積極培育其迅速反應的能力,不斷縮短產品研發周期,迅速推出新產品,及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種迅速反應能力源於其電子化供應鏈的支持。為了縮短其供應鏈上的反應時間,三星電子將采用電子化流程,將管理、客戶服務、研發和供應四個業務流程進行有機的聯結,通過采用企業資源規劃係統(ERP)等信息技術基礎建設,來加速四個業務流程的循環,以實現內部資源的整合,並建立全球實時管理信息係統,以全新的方式將三星電子與韓國之外的生產和銷售子公司進行聯結,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合適的價格為消費者提供產品,把合作夥伴、供應商和顧客整合到一起,真正實現了企業對顧客迅速及時的反應。同時,三星電子還積極推行客戶關係管理理念,推出三星俱樂部會員管理係統,實現了雙向溝通,建立與顧客的長期鏈接,形成了企業與顧客之間的良性溝通循環。
通過熟悉三星電子的整合營銷傳播策略,我們可以得到下麵幾點啟示:第一,企業的營銷計劃需要優秀產品的支持,產品是企業獲得消費者青睞的基礎,離開了卓越的產品,企業再完美的營銷計劃也隻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企業應努力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基於核心能力的產品策略才能實現企業資源的最優化;第二,企業的營銷傳播應首先傳播企業的核心理念,同時應整合協同地運用多種傳播手段,尤其是公共關係、事件營銷、口碑傳播等非計劃性傳播方式;第三,實現與顧客溝通模式的創新,通過市場調研和數據庫的運用及時獲取顧客需求的動態信息,誠如DonE.Schultz所言,IMC的精髓是企業對顧客和利害關係者的迅速及時的反應,而這種能力的培育需要企業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更重要的是建立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反應機製。值得一提的是三星作為跨國企業在實施IMC的過程中,從技術研發、傳播策略等方麵都貫徹了本土化的策略,這也是三星獲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綜上所述,我國企業在實施IMC策略的過程中,不應該追求短期的效益,而應該以企業的核心能力為依托,以品牌為載體傳播企業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定位,並培育對市場的迅速反應能力,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企業與顧客雙贏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