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不斷推出前沿產品。深厚的技術積累使得三星能夠每隔一段時間就推出一些代表最新技術的前沿產品,例如手機、液晶顯示器、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等。通過這些產品傳播了一個信息:三星技術雄厚,三星是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領先型企業。這種前沿產品雖然不會給三星帶來直接的商業利益,但是對於三星品牌的塑造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影響。
結構調整造就核心競爭力
1996年,16MB DRAM的價格暴跌,三星電子正遭遇危機,1997年也不見得有所好轉。至1998年的金融危機時,西歐的專家們曾經勸告三星電子放棄主力事業即半導體以外的所有事業,這是按照選擇和集中的理論,把研發主要業種以外的事業全部處理掉。然而現在,他們的觀點全部變了,正是半導體、通訊、數字媒體、家電等各個事業的齊頭並進,營造出了三星電子的優勢。
2002年1月的《福克斯》毫不吝惜地讚美三星電子:“降低對半導體部門的依賴度,以移動電話終端機和數碼、家電等部門取而代之。這樣使利潤結構分散,事業多角化的策略完全獲得成功。”在2001年世界IT事業極度惡化的時候,三星電子創下2.05兆韓元的利潤,開始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尤其令業界人士矚目。
1997年,移動電話開始出口,這是繼記憶體、半導體事業之後,榮登新的“金牛”實業的產業。主力的半導體部門在2000年利潤達到6兆韓元之後,到2001年劇減到6900億韓元,但移動電話部門銷售卻創造了7兆韓元的營業額,1.2兆韓元的利潤。
2001年包括移動電話在內的情報通訊部門,以9兆韓元營業額創下1.37兆韓元的盈利淨利潤額的紀錄,約占整體營業淨利潤的一半以上。數碼媒體與生活家電等部門,也分別各自創造了2900億韓元與1800億韓元的利潤。副董事長尹鍾龍對這些業績作了以下的說明:“半導體不能賺錢的時候,就由其他部門來賺,這是發揮事業組合的威力帶來的好處。”
大宇證券研究員金炳瑞說:“數碼、家電和移動電話確實在半導體景氣不好的時候發揮了緩衝的作用,三星電子的方向決定得相當正確。”仔細分析利潤內容的話,可以知道各個盈利部門都有各自的競爭力。比如說移動電話,包括業界的冠軍諾基亞在內,大部分公司的淨利潤都有或多或少的減少,甚至有赤字紀錄。這麼看來,三星電子創造利潤的佳績顯得格外耀眼。至於半導體方麵,主力的DRAM市場,麵臨著想象中最惡化的停滯狀況,三星與大部分企業慘遭大幅赤字的挫敗相比,已經是相當卓越的成績了。DRAM業界第二名的美國美光科技到2002年2月底為止,三個月內累計有3040萬美元的赤字,而且已經有連續五個季度的赤字紀錄。正當世界家電企業的業績蕭條時,三星生活家電部門卻仍然能夠有1800億韓元的營業收入,這個數目跟2001年相比相差不大。淨利潤和營業額相比,營業淨利率也達到5.8%,不亞於競爭對手的水平,和事業結構類似的日本企業相比,更加能夠凸顯出三星電子的競爭力。
2002年3月底,結算2001年的經營成果的時候,大家都推斷鬆下、NEC、富士通、東芝等日本的綜合電機電子企業將麵臨大幅度的赤字。《經濟學人》也對日本綜合電機電子五大企業的情形進行了分析。分析數據表明,從2000年開始,半導體的淨利率從16%迅速下跌到1999年的-19.95%,另外企業從9%惡化到-1.9%。三星電子整個公司在2001年的營業淨利率為7%,而日本招牌企業索尼,托遊戲機之福,免受赤字危機,截至2001年底,9個月內所記錄的淨利率為2.8%,三星電子則比它高出許多倍。如果除去電玩、影像、金融等,以其中占大部分營業額的電子事業來結算的話,那麼索尼的淨利率就要降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