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三星事業組合的威力(1)(2 / 3)

用產品有效地對消費市場施加影響

如何有效地對消費市場施加影響,如何給消費類渠道帶來更大的商機,並使其心甘情願為其效命——許多專家學者開始對此進行研究,並質疑奉行品牌戰略的企業,並且提出了“品牌誤區”的說法。三星則不在專家學者的指責之列。它的成功使得某些不自量力的質疑被徹底擊碎。在渡過亞洲金融危機的巨大困難之後,三星電子在電影、數碼、汽車、無線通訊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簡單地看,三星電子成功是品牌運作的成功。但是,其成功的元素,已經超出了傳統的品牌營銷範疇。更準確地說,這是一種全新的品牌文化營銷模式的成功。成功的秘訣何在?成功的第一個要訣是韓國企業強大的廣告宣傳攻勢。這種攻勢誌在引領消費市場趨勢潮流。與其競爭對手日本企業相比,近年來三星電子在品牌推廣的投放力度上已逐漸占據上風。在《商業周刊》的全球最受歡迎品牌評比中,韓國三星公司連續幾年入圍進步最快企業之列。成功的第二個要訣,是準確的企業定位和資源投放。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三星開始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消費市場時尚文化潮流的代言人。

隨後,企業開始集中全部的資源用以研究消費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趨勢與消費動向,在這一市場的反應速度方麵,三星遙遙領先於競爭對手。但是,僅僅有這些研究還是不夠的,成功的第三個要訣是企業持續快速創新的能力。為了獲得這種能力,三星發動了設計革命,從IBM公司重金聘請了設計天才湯姆哈迪等高手加盟,該公司的主要設計師還與美國的設計事務所深入合作,優化其設計流程。

此外,三星人的性格也非常適合這種高強度的快速設計節奏,他們可以組織多個團隊,進行高強度的研發,從而保證公司在創新的速度、數量以及力度方麵,與對手相比,均保持著競爭優勢。而這些,恰恰與數碼和通訊產品市場的消費需求變化特點相吻合。但是,僅憑企業的努力,要想建立引領不同地區消費趨勢的品牌影響力,是遠遠不夠的。

韓國現象成功的另一個重要的基礎,在於韓國近年來成功的文化推廣戰略。從風頭強勁的韓國電影,到熱播的韓國偶像劇,以及炙手可熱的形象代言人,不論是“野蠻女友”、金喜善還是《藍色生死戀》等,對於韓國文化在中國的滲透,及其文化品牌形象建立所起的作用均不可低估。從渠道建設角度來看似乎平淡無奇。但是,三星電子的渠道體係具有反應敏捷、覆蓋廣闊的突出特點,由於其產品與品牌具有強大的市場拉動力,因此對於代理商來說,廠商給予渠道的支持已經不小了。從品牌文化營銷模式組合要素:強大的廣告和品牌推廣攻勢;快速精準地研究大眾消費心理,準確把握時尚消費潮流;快速的產品研發和設計創新能力;深入的文化推廣;反應敏捷、覆蓋廣闊的渠道體係,不難得出數碼時代日本衰落的原因。

20年前,和現在的韓國企業一樣,包括東芝、日立、索尼在內的眾多日本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當時日本企業的運作模式,與現在的韓國企業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日本企業在產品設計、產品質量方麵,與競爭對手相比占據領先優勢。在品牌建設方麵,各種類型的廣告鋪天蓋地展開。同時,日本的電視、電影、娛樂模式,對於中國的文化市場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而在另一個側麵幫助日本企業實現對中國消費者的文化控製。即使到今天,日本企業在IT的眾多領域仍然保持著一定優勢。

但是在數碼市場方麵,情況則出現了變化。與三星電子相比,日本在設計領域快速應變和持續創新的能力方麵,明顯落在下風。而在需求快速變化的數碼消費市場,正是這些決定了企業在競爭中的成敗。加之近年來,日本對東亞地區的文化滲透日漸勢微。因此,昨天勢頭強勁的日本企業,如今已經風光不在。全球芯片產業霸主英特爾也受到韓國三星的強勁挑戰,《商業周刊》發表分析文章稱,隨著三星的迅速崛起,英特爾地位岌岌可危。美國《商業周刊》中,刊登了著名品牌谘詢集團Interbrand評選出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中,三星電子從2003年的25位上升到21位,品牌價值從2003年的108.5億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25.5億美元,增幅16%,是全球提升最快的品牌之一。近10年崛起的世界級品牌中,如果隻提一個品牌,那無疑是韓國三星!5年前,我們還會覺得韓國的電子品牌比日本與歐美品牌矮一截,也是因為三星,這種看法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