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三星信息管理的絕招(8)(3 / 3)

不久以後,三星集團各部門收到了五條誡命:①不要以公司為驕傲自滿的對象;②不要接受協同公司打高爾夫的招待;③不要接受沒有來頭的獎項;④不要進行過分的宣傳活動;⑤聚會時不要誇誇其談。這是一份原則性指南,就是說在公司經營狀態好的時候,員工應戒除自滿,保持警覺心。

隨後的2002年4月19日,三星的精英們被召集到人力開發院召開會議。本以為這是一次慶功會,但出乎意料——會議卻是以產品比較品評會開始,把三星產品與世界最好的產品相比較。1993年以來三星公司開始這樣做。這次比較的對象都是名列世界首位的產品,包括索尼數碼電視、戴爾電腦、諾基亞手機、英特爾CPU等,還有另外四家公司因為正處於迅速上升期,也進入這個品評的行列,會議開始後,公司執掌人李健熙首先發言,4個小時滔滔不絕,核心內容是對這些公司靈魂人物的工作提出忠告和嚴厲的質詢:“首先,雖然經營成果喜人,但絕不能自滿,應時刻具備危機意識,未雨綢繆,做到‘準備經營’;第二,應該考慮究竟有哪些部門在五到十年後可以爭得世界第一,保證市場占有率;第三……”李健熙的看法是:危機總是在自認為第一的時候降臨。如果沒有發展,就是退步。會議一直持續到淩晨2點,次日上午8點開始第二輪——整個會議在緊張的氣氛中斷斷續續開了50個小時。這次馬拉鬆會議意義堪比法蘭克福會議,確立了三星到2010年進入世界三強的中長期戰略——要與世界第一位的美國通用電氣(當時股市總值4900億美元,銷售額1200億美元)和日本的索尼(當時股市總值496億美元,銷售額600億美元)並駕齊驅。根據會議確定的新戰略,三星將以家庭影院、手機、辦公係統和半導體四大戰略產業為核心,並以其中名列世界前茅的產品為中心對產品部門進行重組。公司為此將招賢納士,並把數字集成產品作為未來五到十年的事業。

當公司高管大談未來幾年紐約證交所上市,三星的股票卻正遭受韓國經濟不景氣的拖累。盡管過去6年中,三星在韓國證交所的股價上漲了16倍,而且在新興市場上,絕大部分股票都由西方投資者持有。然而,和在紐約證交所裏以美國信托憑證(ADR)掛牌的索尼相比,三星去年的市盈率隻有13倍,前者卻有42倍。實情是,三星成績斐然,卻不符合美國標準的會計規則,這無疑增加了投資者的顧慮。“要想成為第一,我們必須做好每件事,”尹鍾龍說,“必須打造一流產品,也就是品質卓越、時時創新、引領潮流的產品,以此提升品牌形象。”可見,品牌的建立非一日之功。另外,為保持領先者的地位,三星必須不斷投資以維持龐大規模。目前,由於半導體產業的形勢日趨回暖,據韓國三星總部內存事業副總裁Kim對2005年三星電子全年資本支出的初步估計,資本支出約50億美元——仍將維持其高資本支出的水平。同時,在DRAM、Flash甚至在芯片代工業務上,大規模投資也在繼續。事實上,三星2004年資本支出便已達到41億美元,超過英特爾同期的38億美元,並且,就2004年兩大半導體廠資本支出增長幅度來看,三星電子更是高於英特爾。

當然,令人提心吊膽的還有國際資本市場上的獵手。考慮到外國投資機構此前增持SK電訊股份的做法,三星擔心不斷改善的業績會引來海外投資人的目光——英國的Hermes退休基金管理公司在2004年大舉收購了5%三星電子股份,並同時要求三星電子對其管理層進行調整。盡管三星電子管理層已經拒絕了這一要求,但Hermes退休基金很可能會夥同其他海外投資人惡意收購三星電子,以取得三星電子控製權。

並非四麵楚歌,但絕對是十麵埋伏——這不失為對三星領袖之路的精確描述。三星能否平安渡過難關,不僅是對三星神話的完美詮釋,而且是對亞洲公司能否真正在世界商場上立足的最具說服力的證明。相信在三星集團實行的有效人力資源管理的前提下,他們的路應該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