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三星在全球範圍的品牌推廣活動中投入了9億多美元,其中包括電視廣告和零售促銷活動,而2001年這方麵的投入是7億美元。
據美國專業品牌調查機構INTERBRAND公司和美國著名的專業經濟雜誌《商業周刊》在“2002年度世界100大品牌”評選中,評估韓國三星電子的品牌價值為83億美元,居世界100大品牌的第34位,較2001年的排名提升了8位,成為全球品牌價值提升速度最快的公司,從而和豐田、本田、索尼及任天堂一起成為亞洲5大品牌。而索尼則從1999年的第18位下降到了2002年的第21位。盡管現在三星排名仍然在索尼之後,但從成長速度來說,三星已經遠遠超過了索尼。這使索尼明顯地感受到了三星勵精圖治的壓力。索尼總裁安藤國威也承認,“他們已經從我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如今三星電子對我們策略的影響越來越大”。要是在許多年以前,三星與索尼根本不是同一個重量級的選手。1970年,三星電子還在為三洋公司打雜,為其製造12英寸黑白電視機的時候,索尼卻早已是名滿天下的經濟巨人。但昔日的三星如今卻成了當年老大哥索尼的勁敵。盡管索尼現在還能像老大哥一樣俯視排名居後的小弟弟三星,但已經明顯地感受到了三星成長的力量。
成為數字技術時代的領導者
為了洞察三星電子的動向,許多國外電子企業紛紛提升了首爾辦事處的級別,並且強化了組織結構。那些曾經怠慢三星經營團隊的外國管理者和企業人,如今想和三星洽談都要排隊等候。在美國拉斯韋加斯舉行的國際最大電子展示會上,有三星數字媒體事業部總經理陳大濟發表的開幕演說,首開亞洲人先例,也顯示出三星在國際市場上逐漸提升的數字事業定位及形象。《時代周刊》、《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日本產經新聞》、《福布斯》、《財星雜誌》、《回聲報》等國外報道也接連集中探討三星電子何以強盛之道。有的報紙甚至在專欄中連續好幾期追蹤報道三星。
2001年全球IT產業不景氣,一流企業紛紛出現赤字風暴,而在這個時候,三星電子仍然能夠創造大規模的利潤,這成為三星電子備受矚目的轉折點。據報道,三星電子在2000年的淨利潤是69040億韓元,接著,2001年也有38340億的韓元淨利。2000年當三星賺到69040億韓元淨利的時候,一般認為隻是適逢市場的景氣好轉。三星電子半導體總經理李潤雨表示,當時一些先進企業認為隻能算是“瞎貓碰上了死老鼠”。然而,當2001年全球家電、半導體、行動電話一片景氣低迷的時候,三星仍能創造大幅的淨利,市場評價隨之改觀。這一年盡管半導體的價格暴跌,但行動電話等情報通訊部門的業績仍創造了大幅的利潤。情報通訊部門的營業淨利成為新的事業,繼半導體之後成為第二個以單項商品創造1兆韓元以上利潤的產品。另外,由半導體部門創下營業6983億韓元帶頭,數字媒體部門也創下2928億韓元,以及生活家電部門1829億韓元的營業淨利。
現在看來,在模擬技術時代,三星公司不過是一個追隨者;而在數字技術時代,三星電子希望成為一個領導者。三星曾高調宣稱,“模擬時代,是屬於索尼的時代,而數字時代,將屬於三星”。三星幾乎不惜血本地投入了這場數字變革。三星在液晶顯示器的外觀和輕薄程度上不遺餘力地進行創新,幾乎要把顯示器變成書房中的藝術品來設計。同樣,在通信領域,三星電子也在手機的工業設計、功能配置方麵煞費苦心,第一個珍珠白色的手機、第一個掛在脖子上的手機、第一個增加人體生理節律的手機,都出自三星電子。三星認為,數字技術是他們趕超日本企業最後的機會。
不過,僅僅做革新產品的提供者,今天看來已經遠遠不夠了。在三星2001年的銷售額裏,消費類電子產品占了63%,但是貢獻利潤隻有13%。數字時代更需要的是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實際上,三星很清楚,在消費電子領域,自己還沒有像索尼一樣提供從硬件到軟件,再到提供數字化娛樂生活方式的全麵能力。畢竟索尼公司在幾十年前就看到了“體驗經濟”的影子,早早地就把手伸向了電影、音樂、遊戲等內容領域。
就像提高棋藝要找高手對弈一樣,三星選擇了索尼作為自己角力的目標。“在不久的未來,三星電子將超越索尼,成為全球數碼科技的領頭人!”三星高層信心十足。三星將自己定位為“數字時代的領導公司”。三星希望在2005年以前把全球銷售收入增長兩倍,從而一舉超過索尼。亞洲市場成為了兩家角力的主戰場。而三星似乎已經預料到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過去十年裏,三星在中國投資了23億美元,設立了24個生產廠,員工數達到3.8萬人,帶來的結果是,2001年三星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達到18億美元。而索尼自1993年正式投資中國以來,在中國的投資額僅為600億日元左右,隻建立了6家工廠,銷售額每年也還不到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