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繼承權之爭上,奕在杜受田老師的幫助下慢慢占據了上風。
還有一次,道光帝命諸皇子一起去南苑圍獵,來考查各位阿哥們的武功。奕使出渾身解數,盡力多獲獵物。而杜受田這人太精了,他早已經摸透了道光帝的心理,知道奕在獵場上與奕競技,也非他的對手。大家心裏可能會想,這奕到底有多差勁啊,但人家有好老師,絲毫不影響繼承皇位。杜受田鄭重囑咐奕說:“你進獵場隻坐觀別人騎射,千萬不可發一槍一箭,並命令跟隨你的人也不可獵獲任何動物。當皇上問你為什麼一無所獲時,你就心情沉重地回答,現在正是春天,鳥獸生育的季節,故不忍傷害它們的性命,以違上天好生之德,同時也不願意以弓馬技術的長短與各兄弟相競爭。這樣你一定會深得皇上的歡心,這是你一生命運的緊要關頭,一定要切記,萬萬不可疏忽。”
果不其然,圍獵的那一天,一身戎裝的奕,始終不發一弓一矢,自然是一無所獲。奕則春風滿麵,意氣風發,收獲的獵物最多。最後,道光皇帝一臉嚴肅地命令皇子們展示自己在圍獵中的成績。眾皇子都有收獲,而奕遠超眾人,位居第一。隻有奕,一直在那裏發呆,垂著手,默然無語。道光皇帝臉色陰沉,責問他為什麼表現如此差勁。奕便撲通跪了下來,恭敬地回答:“方今之時,正是春暖花開,鳥獸們在這個季節,都忙著養育後代。我是不忍心傷生,怕有違天和,才不發一弓一矢。”
道光聽了,轉憂為喜,臉上不動聲色,內心深為讚許。心想,奕有這樣仁愛之心,將來定是一位仁君,便龍顏大悅,誇獎說:
“你這真是做君王的度量啊!”最終,在老師杜受田一步步的幫助下,奕順利登上了皇位,成為鹹豐皇帝。要是沒有杜受田,奕肯定競爭不過奕,從事實層麵上看,奕更有才幹也更通達時務,但還是被老謀深算的杜受田給陰了。
奕即位後,十分感激老師嘔心瀝血的指教,便發了瘋一樣犒賞杜受田,先是加封杜受田為太子太傅,不久即升任協辦大學士。鹹豐二年(1852年),杜受田前往蘇北視察水災,籌辦賑務,染疫病死於任所。鹹豐帝聽到這個噩耗悲慟不已,傳旨打開正陽門,鋪禦道,讓杜受田的靈柩進入“國門”,禦駕親臨灑淚祭奠,並追贈杜受田為太師、大學士,入祀賢良祠,賜諡“文正”,喪禮的隆重超過了大學士的禮儀,自嘉慶以來漢大臣追封為太師的隻有他一人。對杜受田的父親,鹹豐帝特頒賞內務府的珍貴藥物,派官員前往慰問,還給杜受田的兩個兒子升官,對他的三個孫子也一律賜給舉人。後來,鹹豐帝對老師的兒子也委以了重任,交往了一生,應該也有對自己恩師情思的一份寄托吧。
小貼士
通過奕的經曆我們可以看到,資質差的學生隻要遇到一位好老師也有可能變得成功,就像一棵羸弱的幼苗遇到一位經驗豐富又勤奮的園丁一樣,隻要去認真灌溉便能長成參天大樹。這點需要家長學習,不要經常怪自己的孩子不好,反觀下自身,自己對孩子盡到應有的關心和教導了嗎?
4光緒帝與恩師翁同龢
相對於鹹豐帝,光緒皇帝幸福得多了,他不用費勁地爭奪皇位,而是四歲就即位了,於是慈禧安排翁同龢做光緒的老師。
翁同龢,福建人,二十年前,翁同龢曾經是同治皇帝的老師,這一次又成為帝師,這份殊榮,非但翁同龢自己始料未及,就是在曆史上也相當罕見。
為了能夠教好光緒皇帝,翁同龢也幾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每日淩晨四點左右入值上書房,下午四點左右才離開皇宮返回家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日如此。其間不論刮風下雨,從未間斷。
但師生兩人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感情並不算好,甚至互相排斥。一方麵,小光緒對這個新老師有抵觸之心;另一方麵,幼年光緒的身體非常虛弱,不能勝任從早到晚的苦學。剛開始的識字、讀書、背書都很枯燥,這自然讓光緒很不耐煩。有時甚至閉門不讀,靜坐示威。任翁同龢如何苦口婆心相勸,也無濟於事,這一點,同康熙和乾隆等幼年時讀書的情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慈禧,這孩子學壞了,因為懵懂之中的光緒,迫於慈禧的壓力和淫威,在慈禧麵前學會了沉默,學會了無所事事,隻是假意遵從。於是,當遇到翁同龢時,光緒便把對付慈禧的一套拿來對付老師了,這讓翁同龢十分惱火,對這個皇帝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因此,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真惱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