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二人平日除了講書和聽講以外,經常在一起平等交流,古今時事,詩畫風流,無所不談。朱珪比顒琰年長三十歲,閱曆豐富,顒琰身居皇宮,這個象牙塔裏的孩子對外界很感興趣,因此經常從師傅那裏獲知四方萬象的知識。朱珪身在千裏之外仍不忘輔導學生之責,他給顒琰的信中,著重提示他要克己、謙虛、戒除浮躁,可以說,朱珪在對顒琰性格、學識、處事、為人的塑造中,起到了極其重大的作用。
乾隆六十年末,乾隆皇帝傳位於顒琰,自己退居幕後,成為太上皇。當時朱珪正在兩廣做總督。繼續主政的太上皇乾隆召朱第七章史上最難熬的皇子生活清代皇子教育——珪來京,打算封朱珪為內閣大學士。嘉慶皇帝得知這個消息非常高興,提筆作詩以示祝賀。沒想到差點給朱珪招來殺身之禍。
因為當時的權臣和珅對朱珪心懷嫉恨。他把這首詩拿給太上皇乾隆看,說:“嗣皇帝要向師傅售恩。”一語觸怒了太上皇,在臣下的勸說下才沒有治朱珪的罪,但是收回成命,不再任命朱珪為內閣大學士,由此大家也可以知道嘉慶為什麼等乾隆一死就立馬收拾和珅了。
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帝去世,嘉慶立即召老師回京。朱珪在來京的路上就給嘉慶寫信,滿紙表達了“致君堯舜”的情緒,跟嘉慶講孝道,講修身,講節儉。到京後在乾隆的靈位前,嘉慶握著老師的手,二人執手相看淚眼,失聲痛哭。
在嘉慶親政初年,他任命朱珪做上書房的總師傅,很多的國家大事也都向自己的恩師谘詢。並且把他們師徒間二十多年來詩文往來的集子裝訂成冊,上冊賜名為“蒹葭遠目”,下冊賜名為“山海遙思”,並親自送給朱珪,師徒二人之間的感情終於等乾隆與和珅死後才敢浮出水麵。
等到朱珪逝世的時候,嘉慶親自去朱珪的府第參加恩師的追悼會。天子的鑾駕到朱珪的府第前,卻發現進不去,嘉慶幹脆自己下車,步行入內。發現老師家一片清寒,宅門又窄又低,嘉慶更加心痛難耐,想到老師這麼多年為自己默默奉獻,自己卻如此清貧,嘉慶的心裏那叫一個痛,便在老師的靈柩前失聲痛哭起來。
小貼士
老祖宗傳下來的育兒智慧選擇一個好的老師還是壞的老師,可能會直接改變孩子的人生方向。因此,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老師時一定要慎重,甚至家長自己也要注意自身的修養,因為你們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師。
3鹹豐皇帝與恩師杜受田
杜受田,這個人也是沒有別的能耐,就是學習成績好。好到什麼程度?道光三年,他會試第一名,殿試二甲第一名。道光十五年被任命為上書房師傅,同時兼任內閣學士。鹹豐皇帝奕也是六歲進上書房讀書,在此後的十餘年,都是在杜師傅的教導下度過的。奕能夠成為下一代皇室接班人,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他有幸能遇到這樣一位老師,可以說,杜受田一方麵是鹹豐皇帝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另一方麵也算得上是他的謀士加軍師。因此可以看出選對老師,對皇子們的前途有多大的影響。
鹹豐皇帝奕是皇後所生,而且算得上是長子,這是奕能夠接替皇帝大位的優勢。但是,鹹豐的父皇,即道光帝,最喜歡的並不是奕,而是第六個兒子奕。因為奕和道光年少的時候非常相像,帥氣,並且聰敏,機智,能文能武,你說這孩子往自己眼前一站,道光帝能不喜歡嗎?一喜歡,那當然就希望把什麼都給這孩子了,當然也包括皇位。而奕呢,有點讓人大跌眼鏡,他不僅長得不帥,而且身子骨有些弱,不夠強健。所以晚年的道光皇帝在選接班人的問題上著實傷透了腦筋,糾結了不是兩三天。
有一次,道光帝想考考兩位皇子。一看老爹要考試定太子了,兩位皇子很緊張,於是各向自己的老師請教如何應對。奕的老師比較自信,他認為奕的才學見識和口才都比奕強,故教他不論皇上提什麼問題,你都應該發揮你的優勢,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而杜受田則更能夠看懂皇上的意思,他教導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陳述時政,你的知識萬萬敵不過奕。因此,你隻有一個辦法可以取勝,那就是哭。當皇上談到他老病不久於皇位時,你隻伏地痛哭流涕,以表示你的孝心,來打動皇第七章史上最難熬的皇子生活——清代皇子教育上。”
果真不出所料,奕雖高談闊論,口若懸河,也沒有得到道光帝的賞識,覺得這孩子雖然聰明,但一心想著上位,自己的心那叫一個涼。相反,他更為奕的孝心所感動,更喜愛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