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史上最難熬的皇子生活——清代皇子教育 (3)(2 / 3)

中俄伊犁事件發生後,翁同龢又先後向光緒帝進呈了《泰西新史攬要》、《時事新論》、《列國變通興盛記》以及廣學會出版的《萬國公報》等西學書報。這些著作使得光緒帝對中國之外的世界大事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重要的是培養了皇帝的危機意識,使他了解到中國正麵臨著一場生死攸關的國家間競爭。

光緒帝讀了上麵這些著作,不僅大感新奇,而且感到獲益匪淺,因為這些形形色色的知識給他開辟了一個新的世界。為了更好、更全麵地了解世界,光緒還讓人給他找了兩位英文教習,開始學習英文。光緒帝在大量閱讀中外史地及改良主義者著作的同時,還結合當時發生的重大軍政、外交活動,開始獨立思考問題。在翁同龢介紹了中俄伊犁事件發生時朝中的大臣們之間的“和”與“戰”之爭之後,光緒馬上表示了自己的意見——祖宗留下來的土地怎麼可以隨便丟掉送人呢?決不能言和!光緒帝如果能有一位明事理的老媽,可能清朝統治還能多存活幾年,但慈禧老太的一場政變直接把光緒給禁閉了。自古多少傷心事,隻有這件最殘忍。讓光緒苦學多年的才能無法施展,但政局歸政局,老師的教育和皇子學的內容是沒有錯誤的,而且還很與時俱進。

小貼士

第二節皇子們的課程好實在 (2)

可見,清代後期皇子的教育內容,除了傳統的經史教育外,還很注重教育內容的經世致用,把學習和現實聯係起來,把學問同治國聯係起來。這點也是家長們應該注意學習的,孩子遲早要走進社會,教給他們怎麼生存遠比知識重要得多,所以,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精神是孩子學習的重中之重。

二、文武並重——皇子們的課外生活

清王朝有一句古訓,“我們是馬背上得來的天下!”皇子們的學習內容講究“文武並重”。因為以前是打獵的,所以清代的民族性格中有一種尚武精神,當了皇帝之後,對皇子們的教育內容,依然不能忘掉老本,因此,清朝一直都強調學習較高超的武術騎射。

1皇子個個是高手

在上書房的課程表中,軍事體育課和文化課排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軍事體育課主要包括射箭、騎馬、摔跤等,每年還會有一到兩次現場的實習。每年在圍場打獵的時候,各位阿哥都要全副武裝,身上背著箭筒,手裏拿著弓弩,一展武功,這可不同於我們現在在操場上做個健身操就算了,那時的體育課可是真刀真槍地幹,因為軍事體育課上的成績也是各位阿哥互相較量的重要機會,而這個機會直接關乎自己能不能繼承皇位或者得到皇帝老爸的歡心。

比如,康熙在帶孫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的時候,不但教小弘曆讀書識字、熟讀經典,而且還要求弘曆學射箭,學習火器,也就是打火槍,類似於現在的槍法練習。在康熙的精心調教下,弘曆騎射本領日見長進,無論是宮門挽弓的比賽,還是南苑圍獵時,射術都極為熟練。有一次訓練,一個貝勒將一隻羊縛於百步之外,讓弘曆演放火槍。年幼的弘曆端著火槍,神情自若,轟然一聲槍響,百步之外的綿羊應聲倒下,如果當時讓弘曆參加奧運會的話,一定能拿射擊冠軍。看到孫子這麼爭氣,在一旁觀看的康熙自然滿心喜悅。後來,康熙又在行宮召見弘曆,讓他當麵表演。與上次獵殺綿羊不同,此次是在幾十米外豎了一塊木牌。當時,弘曆年歲尚小,火槍中裝的火藥比正常標準少許多,火槍響起,槍子掉落地上,不料卻有如神助,槍子落地彈起仍打在木牌上,康熙帝欣喜異常,對弘曆大加褒獎。什麼叫做天子,這就是。假如弘曆這次失敗,一旦失去爺爺的寵愛,那可能雍正之後就沒有乾隆這一說了。這也從另一個側麵展示出乾隆的槍法確實了得。

法國傳教士白晉回憶起皇子們的生活,說道:

從他們(阿哥們)懂事時起,就訓練他們騎馬、射箭與使用各種火器。以此作為他們的娛樂和消遣。他不希望皇子們過分嬌生慣養。恰恰相反,他希望他們能吃苦耐勞,盡早地堅強起來。

並習慣於儉樸的生活……起初,君王隻把他的長子、第三個和第四個兒子帶在身邊。到打獵時,他還叫另外四個兒子隨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