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史上最難熬的皇子生活——清代皇子教育 (2)(1 / 3)

按理說,皇子是皇帝的血脈,大臣們見到皇子自然是要行跪拜禮,但中華文化強調尊師,“天地君親師”,在師道尊嚴的意念指導下,老師是普遍受到尊敬和愛戴的。學生開學的那一天,皇帝要求他的孩子們,鄭重地向師傅行尊師跪拜禮。皇子的師傅們哪裏敢接受皇子這樣的大禮,但這是皇帝的要求,他們不知如何是好,他們很忐忑啊,一個個心情惶恐不敢接受。於是,將見第七章史上最難熬的皇子生活——清代皇子教育禮折中,擬定為皇子與師傅不行跪拜禮,而是麵對麵彼此施以長揖。平常的日子,上書房的眾師傅在其他場合見到皇子的時候,也是麵對麵捧手為禮,不必行跪拜禮。

按理說,皇子們貴為天之驕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擁有什麼就擁有什麼,想睡到幾點就幾點,這也是我們現代在考試壓力下的孩子們特別渴望的日子。事實上清代的皇子們的學習壓力,與我們今天的教育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他們要求的嚴格程度簡直是現代人無法想象的……皇子們每天上學的時間是寅時,即現在的淩晨三點到五點,這是一群起得比雞還早的孩子。此時,我們孩子夢中的時候,他們便來到上書房讀書,複習前一天的功課,準備師傅來上課,相當於我們現代意義上的早自習,隻是他們的早自習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早”自習,足足比我們今天早了幾個小時。以《康熙起居注冊》

記載的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皇太子的讀書情況為例:

卯時,即早上五點到七點,皇太子的滿文老師和漢文老師就到書房了,彼此行禮之後,老師就站到東側,負責記載皇太子言行的官員站到西側,相信這個官員最能讓皇子們害怕。皇太子開始誦讀《禮記》中的章節,康熙規定“書必背足一百二十遍”,也就是說,皇太子把當天要背誦的內容讀了一百二十遍,然後到老師那裏去背誦。老師聽完皇太子的背誦,認為一字不錯後,就用朱筆(即紅筆,今天老師批改作業也用紅筆)做上標記,然後再重新劃出一段讓皇太子繼續背誦,於是皇太子退回到原來的位置,開始背誦新布置的一段。背完之後,皇太子還得練習半個小時的書法,寫一張楷書,大概一百個字上下。早自習才告一段落。

根據天氣情況,淩晨在師傅正式到來上課之前,皇子們還需要先學習騎馬射箭,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早操。到這裏,估計我們該笑了,幸好不是生在清代皇宮。

辰時,即早上七點到九點,皇子們開始去吃早餐。早餐之後開始一天全新的學習。學習內容上主要是“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以及吟詩作文等傳統文化知識。作為未來的君主,他的統治手段和謀術不僅來自於現實的政治啟迪,更需要從曆代留下來的典籍裏吸取從政經驗。讀經史,是為了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為鞏固皇家基業奠定基礎。不管是皇帝本人還是老師們,都很注重儒家經典方麵的學習,可憐的阿哥們捧著《尚書》、《春秋》,哪怕不想啃,那也有嚴厲的老師們陪著你啃,一直要讀到中午十二點。

中午十二點,午餐時間到了。簡單的午餐之後,休息片刻,皇子們開始練習寫字、寫作,背誦古詩文,年齡偏大的皇子則開始學習《資治通鑒》。學習這個,同樣是為了提高皇家接班人的接班能力。

皇子們從早上三點起床到下午三點放學。放學之後,是不是就可以玩一會兒了呢?不是的,各位皇子回自己的寢宮之內要自己自習,當然會有乳母或者太監伴讀什麼的。到吃過晚飯之後,視情況,一般還要練習射箭,你可以理解為晚間體操。

上書房的學習時間之長、學習量之大,幾乎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們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也大,但是至少還有寒暑假,有個稍稍可以喘息的時間。而清代皇子的讀書生活是沒有寒暑假之說的,按照上書房的“校規”,隻有端午、中秋、春節、皇帝的生日(即萬壽日)以及皇子本人的生日這幾天可以休息,比我們現在的法定節假日要少得多。乾隆皇帝就回憶過自己的血淚史,說自己做皇子的時候,每年除夕都要上課,放學時間要比平時稍微早點,皇子們都會覺得特別開心,孩子脆弱的心傷不起啊。可見,一些清宮戲,影視作品裏的阿哥們、格格們卿卿我我,糾纏第七章史上最難熬的皇子生活清代皇子教育——於早戀和打架的事隻能存在於想象裏了。它已經完全脫離了現實,清代的皇子們哪有時間去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