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從朱厚照的人生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通俗點講,你身邊交什麼朋友,你未來就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哪怕是聖人也經不起劉瑾等那群利欲熏心的太監們的挖空心思的勾引,更加經不起江彬、錢寧那群唯恐天下不亂的小人的誘惑。所以,孩子交什麼朋友顯得尤其重要。良師益友所構建的成長環境,直接給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一群狐朋狗友絕對會把孩子引向萬惡的深淵。
二、從乖乖娃到撒野狼的裂變——明神宗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十歲就登基,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一生也頗具傳奇色彩,功過是非,頗受後人的爭議。曆史上但凡這種傳奇的皇帝,都得從他早期的教育環境開始說起。
1鐵腕老師張居正
朱翊鈞小的時候,聰慧伶俐,特別討人喜歡。他五歲開始讀書的時候,他的皇帝老爸特意為他挑選了朝中最聲名顯赫、博學睿智的老師,對他進行傾心輔導。年幼的朱翊鈞聰慧過人,過目不忘,表現出了很出色的學習天賦。更重要的是,他還有那份學習的心,連走路都經常帶著經史典籍等教科書,一邊讀一邊背,他皇帝老爸為養了這麼個兒子而感到非常自豪。
據說有一次,小翊鈞看見穆宗騎著馬在宮中遊玩,便立即上前用稚嫩的聲音勸阻道:“父王您作為全天下的主子,單身匹馬在宮中奔馳,倘若有一個疏忽,那可不得了。”老爸聽了自己兒子的這番話,心裏那叫一個感動啊!從此更加喜歡他,那一年,他才六歲。
他皇爸爸的正宮妻子陳皇後身體不好,朱翊鈞每天都跟著母親李氏去看她,陳皇後每次聽到他的腳步聲就非常喜歡他,總是勉強爬起來出門迎接。皇後拿來經書考問他,朱翊鈞總是對答如流,李氏也很高興。由於他的關係,這兩位娘娘在複雜的後宮裏相處得十分融洽和睦。
但是,曆史往往不按照人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小小年紀的朱翊鈞就碰到了人生三大不幸之一——幼年喪父。他皇爸爸在他十歲那年就撒手人寰了,當然給他留下了兩樣東西。一樣是沉甸甸的大明江山,皇爸爸可管不了你稚嫩的肩膀是挑得起還是挑不起;另一樣就是欽定的鐵腕老師張居正。
張居正深感責任之重大,當老師難,當皇帝的老師更難。他不敢有絲毫怠慢,為小皇帝製訂了一份詳盡的教育規劃:每個月中逢三、六、九,小皇帝需要上朝進行政務上的學習。其他日子統統進行日講。所謂“日講”,通俗點解釋,就是每天都上課。
沒有法定節假日,沒有寒暑假,這個張老師,要是在今天絕對可以評上特級勞動模範。
其中,每天上課的內容又分為四節大課。
第一節課,複習和講讀。本著“溫故而知新”的教育原則,正式上課之前先把昨天學的內容複習了再說,通常是要讀上十來遍,基本上過關了,就開始講新課。要是我們現在的孩子每天也這樣練,別說是背幾首詩、幾篇文言文,背幾個單詞,就是要把四書五經給背下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第二節課,批閱奏章,處理國家事務。朱翊鈞一個十歲的孩子,麵對這麼一籮筐公文,自然有N多的地方看不懂,這時候,張居正又一一為他講解。
第三節課,練習書法。第三節課一般就已經是下午了。 (1)
第四節是曆史課,張居正會弄一堆的曆史教材讓他學習,做皇帝的不讀史怎麼行,所謂“讀史可以知興衰成敗之理也”。
在這樣嚴格的訓練下,小皇帝想不長進都難!
而且張居正也挺注意教育方式方法,他特意花大力氣編寫了一套生動活潑的教材,比如《帝鑒圖說》。他搜集了很多的曆史故事,每一個故事都繪製了一幅精美的圖畫,這種圖文並茂的著作自然是很吸引十歲的小皇帝,當朱翊鈞第一次捧起這本故事書的時候,高興得幾乎跳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