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知道小皇帝喜歡書法,還特意編了一本字帖《大寶箴注解》,一邊練字還可以一邊學習為君之道,可謂一舉兩得。小皇帝也喜歡得不得了,不但天天拿來練字,而且連字帖裏的內容也都能背誦。
在教育方式上,張居正也不主張填鴨式教學,而是循循善誘搞啟發式教學,張居正在今天絕對可以出教育專著。有一次,他們上課講到宋仁宗不喜歡翡翠珠寶,小皇帝應聲回答道:“賢臣為寶,珠玉何益?”張居正見十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心裏很高興,趕緊趁熱打鐵,“賢明的君主重視糧食,輕視珠玉。因為百姓靠糧食生活,珠玉這類東西餓了不能當飯吃,冷了不能當衣穿。”小皇帝立馬明白了老師的意思,聯係實際說道:“皇宮中很多人喜歡穿金戴銀、珠光寶氣。我每次都想勸勸他們,還不如把這筆開支節省下來給老百姓呢!”張居正大加讚賞,“小小年紀能夠有這等看法,真是社稷之福、蒼生之幸啊!”
有一次講到“縱心乎湛然之域”一句,小皇帝說:“這句話告訴我們為人應該謙虛。”張居正連忙拱起兩手誇讚說:“正是虛心兩字,可以解釋這一條的意義。人心所以不虛,全是因為私意的混雜。水是最清的,混了泥沙以後,水便不清;鏡子是最明亮的,蒙上灰塵以後,鏡便不明亮了。皇上隻要擁有這種心,那麼內心就會像清水、像明鏡,賞罰分明、恩澤天下了!”張居正把治國的道理放在一個個的小故事中,循循善誘地引導,春風化雨地交流,讓小皇帝受益匪淺。
張居正除了關心小皇帝的學業外,對他日常生活的關懷也是無微不至。有一年元宵節,朱翊鈞突發奇想,想搞一次元宵燈火,張居正就說:“將燈掛一些在殿上,就可以盡興了。不需要再添置燈棚之類的了。我們國家窮,國庫裏也沒多少銀子,接下來的幾年還要有許多大事,例如皇上的大婚、潞王的出閣,每件事都要花很多錢,還是節省一點好。”
小皇帝著實很聽話,連忙應聲道:“哎,有道理,我也知道老百姓不容易,一切就都聽先生您的吧!”
朱翊鈞對這位鐵腕老師也是敬愛有加,從來對他不稱名道姓,而是稱“先生”。有一次上完課後,聽說張居正肚子痛,朱翊鈞就親手調製了一碗辣麵給張老師送過去,因為他聽說以辣熱可以治腹痛。真是太可愛了,不管辣椒能不能治肚子痛,有這份心在,估計張居正聽著就不會鬧肚子痛了!
紫禁城的冬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他們又不能放寒假,沒有暖氣,更沒有空調,小皇帝自己冷反倒不管,卻總是囑咐太監將厚厚的毛毯放在張居正的腳下,以免凍著他的腳。張居正生病後,小皇帝甚至親自為他熬藥。他聽說張居正的父母還健在,還特意下旨賜給老師的父母大人很多東西。
為了感激小皇帝的知遇之恩,張居正在盡心盡意教他的同時,也輔佐他把天下打點得井井有條。朱翊鈞本來就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又有這樣一位老師領著,他親自為自己寫了十二條警言:
謹天成,任賢能,親賢臣,遠嬖佞,明賞罰,謹出入,慎起居,節飲食,收放心,存敬畏,納忠言,節財政。
在朱翊鈞在位的頭十年,在他們師生倆的共同努力下,當時明朝的國力居世界第一,各項指標都遠遠超過其他各國。據說當時存放在國庫中的銀子因為用不完,放得太久都發黴長毛了,而糧倉裏的糧食也因為吃不完很多都腐爛了。
但是這位鐵腕老師在情商上某些方麵修煉不到位,有的時候並不能體察到小皇帝內心深處更加真實的想法,這為朱翊鈞親政之後的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埋下了隱患。張居正對自己太自信了,朱翊鈞登基的前些年,基本上一切事務都仰賴張居正的輔佐,小皇帝對這位身材頎長、美髯及胸的長者既敬重又畏懼。這種敬重和畏懼在他小的時候還不會出什麼岔子,可是等到他到了青春叛逆期,再到以後長大成人,其中的隱患可就顯現出來了。比如有一次,小皇帝在讀《論語》時,誤將“色勃如也”的“勃”字讀作“背”音,張居正厲聲糾正,“當作勃字!”聲如雷鳴,嚇得小皇帝驚惶失措,在場的官員們無不大驚失聲。類似於這種事情,張居正可能出於無心,可是對小皇帝而言,這甚至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用現在的話來講,叫做每個小孩都是天使,都傷不起啊!可見,老師和家長們,學習一點幼兒心理學是多麼重要。
2虎媽母親管教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