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明代皇子教育 (2)(3 / 3)

修《太宗實錄》,編《文淵閣書目》,存世詩文著作上百卷。

前麵提到,朱棣並沒有確定下來把朱高熾立為太子,而是喜歡他的弟弟朱高煦。有一次,因為朱高煦等向皇帝老爸進了讒言,朱棣有意找尋皇太子的過失,向楊士奇詢問朱高熾的情況。楊士奇並不執意為皇太子辯解,隻是說太子仁孝,凡有事宗廟,祭物、祭器等相關禮節都親自操辦,並舉例說:去年要行祭祀的時候,恰好太子頭風發作了,太醫都說應該要發汗休息才能好。太子說:“那發汗了我就不能去祭祀了。”手下的人都非常願意替太子去做。太子立馬喝止了這種行為,說:“聖上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我,我怎麼能夠因為自己的一點病痛就找人代替呢!”

楊士奇同時還總結說:“殿下天資高,即有過必知,知必改,存心愛人,決不負陛下托。”無意中表彰了朱高熾寬厚仁愛的個性。楊士奇老師以自己的聰慧博學算是幫了太子一個大忙了。

我們今天雖不能為孩子編書,不能高薪聘請名師,但多抽點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

老祖宗傳下來的育兒智慧2談古論今考太子明朝太子一天的讀書課程表大致是這樣安排的。

早上第一堂課,侍讀官把當天要講的內容大聲朗讀,讀完之後就進行講解。太子跟著學習,並且跟讀,讀的過程中,必須發音標準,句讀分明,共讀十遍。讀過之後,該侍讀官退回原來的站位。

別以為晨讀就這樣結束了,這隻是東側的侍讀官的工作結束了。太子的還遠遠沒有結束。因為西側的侍讀官馬上就出列,引領太子,換一本書讀,同樣的要求讀十遍以上。九點之前,第一堂課才能下課,太子有一點課間休息時間。

巳時(早九點到十一點)開始上第二節課,這一課是對剛才朗讀的內容進行講解。講官必須用通暢平白的語言給太子講解,直到太子弄明白為止。

第三節課是書法課。春夏秋三季規定每天寫字一百,冬季每日寫五十字。教官要指導太子按照漢字的間架結構,筆畫清楚地書寫楷書字。

書法課之後才是午餐,午餐之後稍稍有休息的時間。很快又開始下午的課程。下午還好,大部分時間是自習課。還安排了體育課。太子晚上回去,一般都會有家庭作業。每隔兩天,都會有一個大檢查,要求太子把這三天內所學的東西,全部背誦,不準死記硬背,還必須理解其中的深層道理。

朱高熾算是明朝太子中最讓人省心的一個學生了,但是朱棣依舊會檢查他學習的情況。有一天,朱棣問太子:“今天學的是什麼?”

太子回答道:“是《論語》中‘君子小人和同’這一章。”

有關君子小人之間的關係是中國儒家文化中特別重要的一對關係,把這對關係給處理好了也就基本上能打點好執政過程中的各種複雜情境了,但是操作難度很大。朱棣想借此考考太子,於是接著問:“為什麼君子難進易退,小人則易進難退?”

太子回答道:“小人逞才而無恥,君子守道而無欲。”

朱棣緊接著追問:“那為什麼小人之勢常勝?”

太子應聲道:“這個問題關係到主上的好惡,如果明主在上,君子必會得勝。”

成祖再問:“如果明主在上,小人一個都不用嗎?”

太子回答:“如果小人確實有不可舍棄之才,也可以用,但須經常警覺,嚴加防範,不給他們提供犯罪的環境。”

對於這一番回答,朱棣非常滿意。由於看到太子在學問上有很大的進步,他對東宮的老師也頗為滿意,鼓勵老師們盡心輔導。

自此,朱高熾更加用心地學習,對很多書都能讀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基本上能相當於現在的博士研究生的水平。比如他在研究儒家經典《尚書》方麵,都出了學術專著《體尚書》,對《尚書》當中的很多篇目,進行了全麵的解釋和講論。對佶屈聱牙的《尚書》都能讀到這個程度,在曆朝曆代的皇太子當中都是不常見的。後來朱高熾做了皇帝,把所學知識用於治國,以仁義治天下。廢除了古代的宮刑,愛民如子,減免賦稅,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也是史稱“仁宣之治”的開端。

身為儲君的太子都如此重視學問,出身尋常百姓家的我們,更加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二、天生命好的皇孫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