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宗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對皇室子弟教育抓得很緊,多次修書施教,成為金朝的一代明君。
他曾修書給皇太子及親王,誡諭他們要力行孝悌。他在這封信中說:
人之行,莫大於孝悌。孝悌無不蒙天日之佑,汝等宜盡孝於父母,友於兄弟。
太子接受了一定教育後,進步頗大。金世宗見太子有進步,很是高興,為了防止太子滋長驕傲自滿、蔑視群臣的情緒,他特地寫了《誡太子》一文,指出:
在禮貴嫡,所以立卿。卿友於兄弟,接百官以禮,勿以儲位生驕慢。日勉學問,非有召命,不須侍食。
如果身為太子,自恃為將來的國君,不以禮節接待百官,不像昔日那樣勤學好問,與朝中百官的隔膜越來越大,他們將來怎麼輔佐國君呢?所以,驕傲自滿、蔑視群臣,將來是要栽跟頭的。
金世宗對王室子孫的教育,思考比較深刻,涉及麵也比較廣。他曾修書告誡皇太子及諸王不要忘記學習女真語言文字,認為不通女真語言文字,就意味著數典忘祖,丟棄了女真醇質的好習慣。他在信中說:
朕思先朝所行之事,未嚐暫忘。故時聽此詞,亦欲令汝輩知之。汝輩自幼惟習漢人風格,不知女真純實之風,至於文字、語言,或不通曉,是忘本也。汝輩當體朕意,至於子孫,亦當遵朕教誡也。
金世宗還修書敕令宮中大臣及宰相等,要他們嚴格教育皇室子孫,不能寬容姑息。他特意交代太子的老師們說:
太子生於富貴,每教之恭儉,朕服禦未嚐妄有增益,卿以此意諭之。
這還不夠,對宰相也有交代說:
兒輩尚幼,若奉承太過,使侈心滋大,卒難節抑,此不可長。諸兒入侍,當其語笑娛樂之際,朕心淵默,蒞之以嚴,庶其知朕教誡之意,常畏懼而寡過也。
因為皇室子孫條件很優越,所以應教皇子勤儉節約,恭敬待人。他自己在作風上就很節儉。他對身邊的官員說:
昔唐虞之時,未有華飾,漢惟孝文(漢文帝)務為純儉。朕於宮室惟恐過度,其或興修,即損(減少)宮人歲費以充之,今亦不複營建矣。
他說自己“從即位以來,服禦器物,往往還是用舊的”。
據說他吃得也比較儉省。一次他正在吃飯,女兒來了,他竟沒有多餘的飯菜給女兒吃。還有一次,太子的老師向金世宗請求增加東宮的收入和陳設。他不同意,並且說:“東宮收入已有規定,陳設也都有,為什麼還要增加呢?太子生於富貴,容易養成奢侈的習慣,你們應當引導他崇尚儉樸。”
他反對鋪張浪費。對各地進貢的食品,幾次下詔罷止。他聽說自己到各地住過的殿堂,都封閉起來,不讓別人住了,認為這樣做太無聊,就下詔令,這些房屋仍然可以住人。
他經常教育太子、親王,要他們節儉,並以自己所穿的衣服為例說:“此服已三年未嚐更換,尚爾完好,汝等宜識之。”
金世宗崇尚節儉,是因為認識到這樣做才不會失天下。他對臣下說:“前代的君主,享受富貴,不知道耕作艱難的人很多。
他們失去天下,都是因為這個原因。”他還說:“遼朝的君主聽到民間缺糧食,就說為什麼他們不吃臘肉呢?這是因為他自幼沒有老師教導他懂得儉樸,等到即位,也就不知民間疾苦了。”
他還令宰相隨時隨地教導皇室子孫,不可因為他們年幼奉承拍馬太過分,增長他們狂妄自大之心,導致以後難以節製。所以,兒孫們言笑娛樂時,他總是緘默不語,板著麵孔,這是為了敲他們的警鍾,使其以後少犯錯誤。
金世宗教育皇室諸子之嚴,借此可知大概。少數民族王朝能在彈丸之地多年,與中原長久抗衡,並能以其鐵騎踏破中原,與他們嚴以教子,使之能繼承先輩遺誌,完成前輩未竟之業,應該說是有直接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