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2 / 3)

道教在東漢時才創立起來,它以道家的理論為基礎,並結合中國對自然的崇拜及對祖先的崇拜,以及對靈魂、鬼神的信仰,在以《道德經》為最高經典的同時,編寫經書,確立神仙譜係,製定齋醮科儀。因為道教的來源複雜,所以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把老子奉為太上老君。

《道德經》問世以後,像對待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一樣,皇家對老子的祭祀也是一直延綿不斷。很多地方有曆代皇帝祭祀老子的遺跡,很多史料有曆代皇帝祭祀老子的記載。很多皇帝把老子的《道德經》看作是治世的法寶。元代朝廷為了打壓過度發展的全真道而縱容並進而操縱佛道相爭,最後全麵打擊全真道時,在下令燒毀全部道教經書的詔書裏,卻明令《道德經》除外,由此可以看出朝廷對《道德經》的認可和重視。

10、道家丹法流派

道家丹法始於老子,卻有兩大流派。一派為老子傳關令尹喜,其後的譜係為長桑公子,莊子,王駘,麻衣道者(李和),陳摶,火龍真人,張三豐等,被稱為道家內丹文始派(因關令尹喜號文始先生而得名)。

另一流派為老子傳道於白雲上真,白雲上真傳王玄甫,王玄甫傳鍾離權,鍾離權傳呂洞賓,被稱為道家內丹少陽派(因王玄甫被封為東華紫府少陽帝君而得名),後開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等多種流派,以及清靜派丹法和陰陽雙修派丹法兩大體係。

文始派和少陽派雖都尊老子為鼻祖,但在道法上有所區別,少陽派從煉精化炁開始,經曆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等階段,最後達到煉虛合道之境界。文史派則是以虛無為本,以無為為要,待至虛極靜篤之時,天人合一,以我之元陽神炁,合天地元陽神炁,精炁自化,丹不煉而自成,直達煉虛合道之境界。文始派以虛無為宗,注重修性,雖不言精炁,卻精炁自化,屬無上至真之妙道,頓超直入。少陽派則注重修命,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雖術語繁多且程序複雜,但層次分明,一步一個腳印,步步都有應驗,便於入手,流傳甚廣。因而有內丹仙學以文始派為最高,少陽派為最大的說法。

文始派的修煉方法是運用老子大道至虛至靜和抱中守一的思想,通過坐忘、聽息、或守身中一竅(如丹田)的方法,達到虛極靜篤的狀態,從而達到煉虛合道的境界。守一如莊子所說:“我守其一,以處其和。”聽息的方法也如莊子所言:排除雜念,靜坐並專心聽自己的呼吸,慢慢地要做到不是用耳去聽,而是用心去體會,進而不是用心去體會,而是用炁去感應。以致至虛至靜,虛極靜篤而與道和。

鍾呂派修煉方法參見第34、36、37回中介紹的小乘法、中乘法、大乘法,此不贅述。

張三豐又綜合了文始派和少陽派的特點,創見了三豐派,被廣為流傳。他主張無為和有為並用,性命雙修,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為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間罕全真;亦不可著於無為,無為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

三豐派繼承文始派的修持方法,認為除雜念是第一著築基煉己之功,至虛守靜,當達到虛極靜篤之時,靜極生動,就會精炁自化而煉精化氣,繼而煉氣化神而至煉神還虛。在丹道理論上,三奉派把少陽派的實修過程與文始派的修煉內景結合起來,用少陽派的術語和理論詮釋文始派修煉過程中出現的內景,在理論上把文始派和少陽派統一了起來。但在張三豐之後,三奉派又出現了很多支派,正應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