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第三輯生命如屋(4)(1 / 3)

匡小娜遲疑地問:“你知道秋紅後來……嫁給誰了嗎?”

“哈哈,”英子笑道,“怎麼不知道?嫁給小秦了唄!說起來,我還算半個媒人呢!要不是我,他們怎麼會認識?那個秋紅,可真是好福氣!羨慕死她了!”

兩個孩子吃完了飯,也不等媽媽,提前告辭了。

匡小娜問:“他們怎麼這樣?”

英子說:“就他媽這樣,跟老娘我從來都是這麼不冷不熱的——文化呀!”

匡小娜問英子:“想過回國嗎?”

英子說:“想過。但總想混出個人樣兒來再回去,要不,這臉往哪兒擱呀!嘻嘻,說出來可別罵我哦,我還有一個遠大抱負呢——回國痛痛快快用母語談一場戀愛!”

匡小娜叫起來:“姑奶奶,打住!打住!你快饒了咱中國的男人吧!”

英子長歎口氣,說:“瞧我有多不招人待見吧!好吧好吧,我死心啦,就跟那個腦瓜子光滑得賽過小丫頭臉蛋兒的老東西瞎過吧!然後就死在這裏,骨灰撒進大海,漂啊漂,漂啊漂,一直漂回故鄉……”

一轉眼,我們的培訓就要結束了。

那天,英子來賓館跟我們告別。除了給匡小娜帶了一大包巧克力外,還帶了兩雙男式Clarks休閑鞋。

匡小娜接過鞋子,故作驚訝地問:“咦?這是給我的嗎?這麼大?”

英子說:“討厭吧,你!這是給秋紅的哥哥和秋紅的老公的。——讓你受累了。”

匡小娜說:“你可不許再勾引人家啦!這兩個男人可都讓你給折騰慘了!”

英子說:“縱使我有勾引人家的心,可也得夠得著啊!放心吧,他們在我心裏早成了親人了。”

英子也送了我一筒糖果。她說:“那個唐山版的《再別康橋》你手機裏有保存嗎?——好姐姐,你不會吝惜國際漫遊費吧?轉發給我好嗎?”

我便轉發給了她。

短信鈴聲一響,她就掀開了手機蓋子,對著屏幕,操著半生不熟的唐山腔高聲朗誦起來:“蔫不唧地我走了,逗(就)像我蔫不唧地來……”

英子被自己古怪的發音逗得大笑起來,俯在床上半晌直不起腰,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卻無聲地把臉埋在手上,不動彈,過了好一會兒,我看見她的雙肩聳動起來。

——我知道,她哭了。

13.請你幫我買本書

新近結識一位上海朋友,交換名片後,他叫起來:“我知道你,你寫過許多感人的文章!”之後,就像老相識一樣,我們撇下滿室的嘈雜,神聊開了。

他說:“我特別盼著能認識一個作家,好把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記錄下來。這下好了,上帝把你送了來!”

就這樣,他迫不及待地講述起來——“我的家在浙江金華農村,我的高中是在一所鎮中讀的。1984年我參加高考,結果,我們班就考上了我一個人。錄取通知書下來之後,班裏的同學們湊錢請我吃了一頓飯,我非常感動,當即對大家表示:‘我到了杭州,你們誰需要我幫什麼忙,盡管開口!’當時,一個叫李賀春的男生就說了:‘杭州是個大城市,那裏書店一定很多,書也一定很多,如果你看到海倫·凱勒的《我的生活》這本書,請你幫我買一本,我收到書後會把書錢和郵費一起給你寄過去的。’”

“到了杭州之後,我便開始挨個逛書店,尋找那本《我的生活》,結果非常失望,哪個書店裏都沒有這本書。我到學校的圖書館查找這本書,很快就查到了!我向管理員借了它,看到它的定價是一元六角。當時我心裏冒出了一個很卑鄙的想法:如果我把這本書弄‘丟’了,那自然是要按原價三倍賠償的,那就是四元八角吧,這個數目還是可以承受的。我於是拿定主意要把這本書弄‘丟’了。”

“在給我的同學李賀春寄這本書前,我決定先把它看上一遍,也好讓那四元八角錢花得值。沒想到,一讀之下,我竟入了迷!那個集盲、聾、啞於一身的名叫海倫·凱勒的非凡女子深深震撼了我!在她偉大的心靈麵前,我為自己想要弄‘丟’這本書的卑鄙想法羞愧不已。我想,幸虧我在寄出這本書前先閱讀了它,否則,我很可能為自己的人生鑄成大錯而大憾。”

“我給李賀春寫了信,告訴他他要的那本書暫時還沒有買到,但我不會放棄尋找,希望他耐心等待。”

“整整八年的時間,我一直都在苦苦尋找那本《我的生活》。”

不管是在杭州還是到外地出差,一進書店的門,我立刻就會條件反射般地想到《我的生活》。但是,我每次都失望而歸。

“後來,我工作頻繁調動,生活中也出現了許多變故,我那份尋找的心漸漸地淡了,跟李賀春也漸漸失去了聯係。”

“今年春天,我調到上海工作。深秋時節的一個黃昏,我在閔行區的一個小書店前等人,宿命般地,被陣陣寒風驅趕進了書店。”

隨便瀏覽了一眼書架上的圖書,突然就發現了那本《我的生活——海倫·凱勒自傳》!我忍不住驚喜地叫了起來!

“我一下買了三本!”

“——我要把兩本寄給李賀春,一本留給自己。”

“輾轉打聽到了李賀春的地址,把那兩本書寄了過去。我在寫給李賀春的信中說:‘所寄的兩本書,一本是為履行當年的承諾,另一本則是為了安撫我因踐諾太遲而愧疚不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