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48章 萊辛 (1)(16_51)(2 / 2)

幾天內,郵遞員帶來了他丟失的手稿,可是裏麵還附著一封萊辛的信,在信中這個坦率的年輕條頓人對敢於懷疑他誠實的人給出了自己的想法。這場小風波應該極易被人們忘卻,然而十八世紀一個巧克力罐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很大作用的時期。直到二十年之後,弗雷德裏克國王依舊不喜歡那位愛找麻煩的法國朋友,因而也便不同意萊辛進入宮廷。因而萊辛告別了柏林,前往漢堡。這裏謠傳說要新建一所國家大劇院。開始這項規劃沒有實現,在絕望之中萊辛接受了這份在世襲大公爵布倫斯威克的圖書館當館員的工作。那時他住的沃爾芬布泰爾城並非一個真正的大城市,不過在德國大公爵的圖書館卻是可圈可點的。裏麵的手稿有一萬多部,其中好幾部是基督教改革之運動的最為重要的曆史文獻。無聊是故意中傷與流言蜚語的主要來源。在沃爾芬布泰爾城,曾經做過藝術批評家、報刊專欄作家以及戲劇小品家的人是非常可疑的,不久萊辛就再次陷入了困境。這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事,不過有傳言說他幹了些事情,也就是出版諸多攻擊舊派路德神學正統言論的作品。

事實上這些布道(因為它們確實是以布道的形式出現的)是漢堡一名前任教長所寫的,可是布倫斯威克大公爵大為惶恐,他擔心自己的領地中要開展一場宗教戰,於是下命他的圖書館館員小心行事,躲避所有爭論。萊辛依照主人所希望的那樣做了,可是那個時候沒有人鮮明地探討過這個問題,所以萊辛開始工作,以戲劇的形式再一次閘述他的觀點。在小鎮子一部名叫《聰明的南森》的戲劇誕生了。它的主題相當古老,在前麵我就提到過它。愛好古典文學的人可以從薄伽丘《十日談》中將它找到,在那兒它被稱做是《三個戒指的悲慘故事》。大致情節是這樣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伊斯蘭教的王子希望可以從他的一個猶太臣民那兒撈到一大筆錢。可是讓他苦惱的是沒有正當的理由剝奪他的錢財,於是想出一條計謀。他派人將這位受害者找來,大大讚賞他的學識與智慧,然後就問他——土耳其教、猶太教和基督教——這三種流傳廣泛的宗教中,他覺得哪個最真實?這個值得人們尊敬的老人並未正麵回答王子,卻說:“噢,偉大的蘇丹,讓我講個小故事你聽吧!很久以前,一個有錢人,他有一枚很漂亮的戒指。

在遺囑裏他寫道,在他死後,哪個兒子手上戴著這枚戒指,哪個兒子便可以繼承他的全部家產。後來他的兒子也立了相同的遺囑,子孫後代也一樣,如此幾個世紀來,戒指代代傳承,完美無缺。可是最後有一個主人,三個兒子他都很喜愛,真的沒法決定誰能夠得到這無價之寶。所以他跑到一個金匠那,要他做了兩個與自己手上相同的戒指。彌留之際他躺在床上,把三個孩子都叫了過來,給每個人送上祝福,於是他們都覺得自己是那枚戒指的繼承人。父親下葬之後,三個兒子都宣稱自己是繼承人,原因在於他們都有戒指。這造成了許多的紛爭,最後不得不交給法官處理這件事。可是這三個戒指長得一模一樣,就算是法官也確定不了哪個是真的,因此這一案件就拖了很久很久,一拖再拖,有可能要拖到世界毀滅的那天。阿門。”萊辛運用這樣一個古老的民間故事來闡明自己的信念:沒有一種宗教能夠將真理壟斷。人的內在靈魂遠比附著在他表麵上所信奉的規定的儀式與教條有價值得多,所以人們要做的就是和平共處,誰也沒有權利將自己視為完美的偶像讓別人膜拜,沒有權利宣稱“我比別的所有人都好,因為隻有我懂得真理。”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