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伏爾泰 (2)(1 / 2)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一七二五年的一天,伏爾泰對古老且又無用的羅漢家族開了(說不定沒開)幾句玩笑,羅漢騎士感覺自尊心深受打擊,發誓要對此進行報複。【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肯定不會讓古老統治者的後代同一個公證員的兒子決鬥了,這位騎士將複仇的事情交給了自己的仆從。有天晚上伏爾泰正和父親的一位主顧蘇裏公爵一同就餐,有人對他說外麵有人找他。他來到門口,羅漢爵士的仆從就將他狠揍了一番。第二天這件事在全城市不脛而走。伏爾泰在裝扮最得體的時候也活生生像漫畫中醜陋的小猴。他被打得鼻青眼腫,頭上裹滿繃帶,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討論對象。要想挽救他隻有采用一種十分斷然的措施才行,讓他不在滑稽搞笑的報紙手上名譽掃地。吃過的生牛排給他一鼓勁,伏爾泰先生就將見證人送到羅漢騎士那兒,於是開始緊張地進行擊劍訓練,準備來一場殊死的對決。哎,等到決鬥那天早晨,伏爾泰發現自己又一次被送進了監獄。羅漢這個真正的無賴,將這場決鬥交給警察來處理,因而決鬥勇士被拘留了,直到有人給了他一張前往英國的車票才得以釋放。伏爾泰被打發往西北方向走,而且被告知,若陛下的憲兵沒有發出邀請,他就不可以回到法國。伏爾泰在倫敦與倫敦附近住了四年時間。

不列顛王國並非是個真正的天堂,可與法國相比,還是有一點天國的樣子。皇家斷頭台給這塊土地籠罩了一層陰影。一六四九年一月三十日,一切身居要職的人應該銘記在心的日子。在死去的查理王身上發生的事情也會發生在所有竟敢將自己架於法律之上的人的身上。至於英國國教,當然官方教堂享有某種程度上權力和優厚待遇,不過喜歡在其他地區祭拜的人也能夠平安度日,同法國相比,宗教教徒對國家事務的直接影響基本上是微乎其微的。承認自己是無神論的人和那些不討人喜歡的對國教不信奉的人,時不時可以得到邀請到監獄裏逛逛,可是對於路易十五的人民來說,通常英國的生活狀況還是接近於完美的。一七二九年,伏爾泰回到故土法國,盡管獲得準許生活在巴黎,可是他極少使用這樣的權利。他像一隻受驚嚇的動物,願意從好友手裏接過一塊糖,卻又還是保持警覺,隻要有一點點危險的跡象便會逃之夭夭。他刻苦努力地工作。發表大量作品,完全不在乎時間與事實,自己定選題,從利馬與秘魯寫到俄國與莫斯科,創作了一係列博大精深、通俗易懂的曆史劇、悲喜劇。四十歲的時候,他已經是當時最為成功的文學家了。還有另一件事,讓伏爾泰與一種不同的文明有了接觸。

在遙遠的普魯士,弗雷德裏克這位善良的國王在土裏土氣的庭院裏被一群土包子圍繞著,大聲地打著嗬欠,希望可以找到幾個讓他快活的人為伴。他特別羨慕伏爾泰,多年來一直有把伏爾泰請到柏林來的心願。不過在一七五○年的法國人看來,這樣的移居就如同遷到人煙罕至的維吉尼亞,弗雷德裏克再三提高給他的報酬,伏爾泰這才接受邀請。來到柏林之後,矛盾也便出現了。普魯士國王與這位法國劇作家都是個人主義者,不可能沒有矛盾地同在一個屋頂下和平共處。兩年的龍爭虎鬥過後,一場不值一提的爭吵就將伏爾泰趕回了他願意稱之為“文明”的地方。可是伏爾泰汲取了一次有益的教訓。或許他是對的,普魯士國王寫的法國詩歌確實很糟糕。然而國王陛下對待宗教自由的態度無可指責,這也是歐洲任何君主無法比擬的地方。臨近六十歲時,伏爾泰回到了故鄉,對於嚴酷的判決他沒有心情去接受,而法國法庭正是憑借這樣的判決來維護秩序的,嚴厲的反抗詞句是堅決不允許的。在創世的第六天上帝給了他最偉大的產物以聖潔的智慧之光,可人們卻不想利用它,這讓伏爾泰畢生都惱火得很。他(伏爾泰)痛恨形式各異、方式不同的愚蠢。

大多數氣憤都被他發泄在“邪惡的敵人”身上,如同古羅馬的政治家一般,一直威脅要摧毀它。這樣一個“邪惡的敵人”不是別的,正是”大家”。隻要他們有吃有喝,有地方睡覺就拒絕思考。從孩提時代開始,伏爾泰就覺得自己是被一架巨大無比的機器驅趕著,這架機器仿佛是依賴一種全無生氣的力量,將殘酷與頑固融合在了一起。毀壞或最少將這個東西打翻成了他老年的遐想。法國政府並未虧待這個特殊的家夥,製造了大堆法律上的醜聞,確實幫了伏爾泰一大把。第一件事情發生於一七六一年。在法國南部的土魯斯城裏住著一個店主,名叫吉恩·卡拉斯,是位新教徒。一直以來土魯斯都是個虔誠的城市。那個地方的新教徒不允許擔當公職,也不準當醫生、律師、書商或者是接生婆。新教徒不能成為天主教的家庭裏的傭人。每年的八月二十三與二十四日,所有的居民要用隆重的宴會讚美和感恩用來紀念屠殺新教徒的聖巴塞格梅大悲劇。雖然環境不太好,可卡拉斯一生都和左鄰右舍和平共處。他的一個兒子後來改信天主教,可父子相處得依然很好,他還告訴別人,就他自己而言,他的孩子完全有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宗教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