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摩法
操作:掌指關節自然伸直,腕部微屈,用並攏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指麵附著於體表治療部位,隨同腕關節做環旋活動,頻率每分鍾120次。
要領:(1)動作要輕柔,壓力要均勻。
(2)順摩為補,逆摩為瀉(橫摩法除外)。
部位:身體各部位。
主治:胸悶、脘腹脹痛、痛經、月經不調、風濕痹痛、增生性關節炎。
2.掌摩法
操作:手掌自然伸直,腕關節微背伸,以手掌平放於體表治療部位上,隨同腕關節做環旋活動,頻率每分鍾80~100次。
要領、部位、主治和指摩法相同。
3.掌橫摩法
操作:手掌自然伸直,腕關節微背伸,以手掌平放於體表治療部位上,與治療部位的縱軸作垂直方向的直向摩動。
要領:動作輕柔,壓力要均勻。部位、主治和指摩法相同。
4.小魚際擦法
操作:腕關節伸直,用小魚際緊貼於治療部位的皮膚,並稍微用力下壓,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做主動運動,帶動小魚際做均勻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動。
要領:(1)向下的壓力不宜太大,但推動的幅度要大。
(2)用力要穩,動作要均勻連續。
(3)必須直線往返移動,不可歪斜。
(4)應用擦法時,必須在施術部位塗上少許潤滑劑,防止擦破皮膚,並有利於熱量的滲透。
(5)擦法使用後,不能在該部位再使用其他手法。
部位:全身各部位。
主治:胸悶、脘腹脹痛、脅肋脹痛、咳喘、陽痿、遺精、不孕症、倦怠乏力、風濕痹痛、軟組織損傷。
5.大魚際擦法
操作:腕關節伸直,用大魚際貼於治療部位的皮膚,並稍微用力下壓,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做主動運動,帶動大魚際做均勻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動。
要領、部位、主治和小魚際擦法相同。
6.掌擦法
操作:腕關節伸直,用全掌貼於治療部位的皮膚,並稍微用力下壓,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做主動運動,帶動手掌做均勻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動。
要領、部位、主治和小魚際擦法相同。
7.拇指平推法
操作:用拇指指麵著力於體表治療部位,做與經絡循行路線或肌纖維平行方向的緩慢推動。
要領:用力要平穩,動作宜緩慢。
部位:肩背、腰臀、胸腹、四肢。
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急、軟組織損傷。
8.掌平推法
操作:用掌根部或掌麵著力於體表治療部位,做與經絡循行路線或肌纖維平行方向的緩慢推動。
要領:和拇指平推法相同。
部位:胸腹、肩背、腰臀、下肢。
主治:胸悶、脘腹脹痛、腰背酸痛、下肢麻木疼痛。
9.掌分推法
操作:以雙手掌麵置於被按摩者體表治療部位上,然後同時向相反方向推進。
要領:雙手動作要對稱,用力要平穩。
部位:肩背部、胸腹、腰臀部。
主治:胸悶、脘腹脹痛、腰背酸痛。
10.拳平推法
操作:手握拳,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的指間關節突起部著力,做與肌纖維平行方向的緩慢推動。
部位:腰背部、下肢部。
主治:風濕痹痛、肌肉勞損、下肢麻木疼痛。
11.肘平推法
操作:肘關節屈曲,用肘尖著力於體表治療部位,做與肌纖維平行方向的緩慢推進。
部位:腰背部脊柱兩側的膀胱經及臀部、大腿後側。
主治:腰背風濕痹痛、頑固性腰腿痛、坐骨神經痛。
12.屈食指推法
操作:屈曲食指,以拇指尺側抵住食指指甲部,以屈曲的指間關節著力於體表治療部位,做緩慢的單方向推動。
要領:用力要平穩,動作宜緩慢。
部位:足部。
主治:髒腑功能失調、軟組織損傷。
13.拇指抹法
操作: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指麵在體表治療部位上做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線推動。
要領:(1)用該法時可在治療部位塗上少許潤滑劑以提高治療效果。
(2)用力要均勻柔和,動作宜穩而沉著。
部位:全身各部位。
主治: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不好、近視、眼花、手掌麻木酸痛、胸悶脘脹。
14.中指抹法
操作:用單手或雙手的中指指麵在體表治療部位上做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線推動。
要領、部位、主治和拇指抹法相同。
15.三指抹法
操作:用單手或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麵在體表治療部位上做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線推動。
要領、部位、主治和拇指抹法相同。
16.分抹法
操作:在體表被按摩部位上同時做相反方向的抹法。
要領、部位、主治和拇指抹法相同。
17.掃散法
操作:一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並攏微屈,以指端部置於頭維穴處,拇指伸直,以拇指撓側麵附著於耳後上方。然後,稍用力在頭顳部做較快速的單向向後下方的推動,使四指的指端在額角發際至耳上範圍內移動,拇指在耳後上方至乳突範圍內移動。
要領:(1)動作要平穩而有節奏,用力不要過大,以免損傷頭皮。
(2)頭部要挺住,避免頭部隨手法操作而前俯後仰。
(3)如果頭發較長,應將手指插入頭發間,貼於頭皮操作。
部位:頭兩側顳部。
主治:頭痛、頭暈、失眠、多夢。
18.勒法
操作:食指、中指屈曲,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節指骨夾住被按摩者的手指或足趾根部的兩側,然後迅速滑出指端或趾端,滑出指端或趾端時常能聽到清脆的響聲。
要領:勒法在應用時往往按五指或五趾的順序依次進行,反複操作3~5遍。
部位:手指及足趾。
主治:手指或足趾部酸脹、麻木。
19.三指捏法
操作: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麵相對夾住治療部位或穴位,然後做相對用力的擠壓,隨即放鬆,再用力擠壓,並循序上下移動。
要領:動作要連貫而有節奏性,用力要由小到大。
部位:頸項部、四肢部、耳部。
主治:肌膚不適、麻木不仁、肢體倦怠無力。
20.五指捏法
操作:用拇指和其他四指的指麵相對夾住治療部位或穴位,然後做相對用力的擠壓,隨即放鬆,再用力擠壓,並循序上下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