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按摩的基本手法(2 / 3)

要領、部位、主治和三指捏法相同。

21.拇食指捏法

操作:用拇指和食指的指麵相對夾住治療部位或穴位,然後做相對用力的擠壓,隨即放鬆,再用力擠壓,並循序上下移動。

要領、部位、主治和三指捏法相同。

22.三指拿法

操作:用拇指指麵和食指、中指的指麵相對用力,捏住治療部位的肌膚並逐漸用力內收,將治療部位的肌膚提起,做連續的提捏或揉捏動作。

要領:(1)動作要連綿不斷而富有節奏。

(2)腕部要放鬆,動作要靈活。

(3)用指麵著力,而不用指端著力。

部位:頸項部,肩部,四肢部。

主治:牙痛、頸項強痛、肌膚酸痛、麻木、肢體無力。

23.五指拿法

操作:用拇指指麵和其他四指的指麵相對用力,捏住治療部位的肌膚並逐漸用力內收,將治療部位的肌膚提起,做連續的提捏或揉捏動作。拿法在頭部應用又稱為五指拿頭。

要領:和三指拿法相同。

部位:頭部,頸項部,腹部,腰部,肩部,四肢部。

主治:頭痛、頭暈、失眠、多夢、記憶力不好、感冒、牙痛、頸項強痛、腰痛、肌膚酸痛、麻木、肢體無力、腹脹、食欲缺乏。

24.捏脊法

操作:病人俯臥位,背部肌肉放鬆。按摩者站在其側麵,用兩手拇指撓側麵頂住其脊柱兩側皮膚,食指和中指前按與拇指相對,交替捏起皮膚並輕輕向上提撚,邊提撚邊向上慢慢推進。

要領:(1)從龜尾穴開始沿脊柱向上到大椎穴為止(龜尾穴在尾椎骨端)。

(2)要用指麵著力,不要用指端擠捏提撚,用力要適當。

部位:脊柱兩側。

主治:腹脹、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大便幹結、腹瀉、感冒、小兒積滯、疳症、佝僂病。

注意:小兒積滯是指小兒內傷乳食、停聚不化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疾患。以不思乳食、腹部脹滿、大便不調為特征。疳症是指多種原因使小兒脾胃受損、氣液耗傷而導致的全身虛弱羸瘦、麵黃發枯的慢性病症。

25.拇指揉法

操作:用拇指指麵附著於體表治療部位上,稍用力下按,通過腕關節做主動的環形擺動,使指麵在治療部位上做輕柔的、小幅度的環旋揉動,頻率120~160次/分。

要領:(1)腕部要放鬆,動作要靈活。

(2)壓力要輕柔,要帶動該處皮下組織一起揉動,不能有體表摩擦移動。

(3)揉動以順時針方向為主。

部位:全身各部位均可應用,特別是穴位處。

主治: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牙痛、麵癱、胸悶、脅脹、脘腹脹痛、各種軟組織損傷。

26.中指揉法

操作:用中指指麵附著於體表治療部位上,稍用力下按,通過腕關節做主動的環形擺動,使指麵在治療部位上做輕柔的、小幅度的環旋揉動,頻率120~160次/分。

要領、部位、主治和拇指揉法相同。

27.三指揉法

操作:用拇指指麵或中指指麵或並攏的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麵附著於體表治療部位上,稍用力下按,通過腕關節做主動的環形擺動,使指麵在治療部位上做輕柔的、小幅度的環旋揉動,頻率120~160次/分。

要領、部位、主治和拇指揉法相同。

28.掌根揉法

操作:用手掌的掌根附著於體表治療部位上,稍用力下按,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活動,帶動治療部位的肌膚一起揉動,頻率每分鍾120~160次。臨床上常與掌按法配合應用,形成掌按揉法。

要領、部位、主治:和指按揉法基本相同。

29.大魚際揉法

操作:用手掌的大魚際附著於體表治療部位上,稍用力下按,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活動,帶動治療部位的肌膚一起揉動,頻率每分鍾120~160次。

要領、部位、主治:和指按揉法基本相同。

30.拇指點揉法

操作:在拇指點法的基礎上,配合一個旋轉的揉動。

要領:(1)揉動的頻率為120~160次/分。

(2)揉動的方向以順時針方向為主。

(3)動作要靈活,用力可稍大,要帶動皮膚一起揉動,不要和體表有摩擦移動。

部位:全身各個部位,特別是穴位處。

主治:和拇指按法基本相同。

31.搓法

操作:用雙手的掌麵夾住肢體的治療部位,相對用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揉,並循序上下往返移動。

要領:(1)雙手用力要對稱,不宜將治療部位過於夾緊。

(2)動作要快,但在被按摩者體表的上下移動要慢。

(3)一般作為按摩治療的結束手法。

部位:四肢部,以上肢最為常用。

主治:肢體酸痛、活動不利、肢體麻木、倦怠無力。

32.掌搓法

操作:以一手的掌麵著力於被按摩部位,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做主動運動,使掌麵在被按摩部位上做較快速的推去拉回搓動。

要領:搓動時掌麵要緊貼體表,搓動的速度要快。

部位:脅肋部、下肢部、腰部、骶部、臀部、背部。

主治:脅肋脹痛、背腰骶部酸楚疼痛、下肢麻木疼痛。

33.撚法

操作:用拇指指麵與食指橈側緣或食指指麵相對捏住體表治療部位,稍用力做對稱性的快速搓揉。

要領:(1)動作要靈活,用力要柔和。

(2)搓揉動作要快,不要用力太大。

部位:手指,足趾。

主治:手指、足趾的小關節酸痛、麻木、腫脹、屈伸不利。

34.虛掌拍法

操作:五指自然並攏,掌指關節部微屈曲,掌心空虛,用虛掌有節奏地拍擊體表治療部位的皮膚,拍擊時常可以聽到清脆的響聲。可以單手拍打,也可以雙手交替拍打。

要領:(1)腕關節要放鬆,動作要平穩。

(2)對冠心病、腫瘤、結核病病人禁用此法。

部位:胸部、腹部、上肢部、下肢部、腰部、骶部、臀部。

主治:風濕酸痛重著,肌膚感覺遲鈍麻木,肌肉緊張痙攣。

35.捶法

操作:雙手握空拳,交替用拳背部或拳眼部上下叩擊被按摩部位,形狀如擊鼓狀。

要領:(1)用力要均勻柔和,持續有序。不可用暴力。

(2)腕部動作要靈巧而富有彈性。

(3)心髒病、高血壓病病人禁用或慎用此手法。

(4)腎區部位用力不宜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