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則 不知老之將至(1 / 1)

第八則 不知老之將至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述而篇

佛經有個辭,“無壽者相”,借來說這“不知老之將至”,或許合適。

有種人,很難說得準他究竟多大年紀。外表看來,他白發蒼蒼,分明早已耆耋。但仔細一看,卻又不然;他雙眼所及,這個世界,好新鮮,處處興味盎然;他的眼神,清朗明淨,又宛如赤子;而其行事,更是神采奕奕,鮮亮照人,那種精神抖擻,可真是朝氣。

但若說他年輕,偏又不像。年輕人的難免浮動、容易輕佻,他可是完全沒有,也嗅不出半點躁氣的。他沉穩安然,像高僧入定。風濤迎麵時,他隻不動如山;這不動,分明是歲月鍛煉出來的。而境界現前,他又眼神靜定;這靜定,更是因為風霜飽曆,見得到他年輪滿布,像棵蒼老寒木。

這種似老非老、非老實老之人,勉強言之,“無壽者相”,彷佛是沒年紀的。一個人彷佛沒有年紀,既年長,又年輕,沒有老或不老的問題,甚也沒有死或不死的問題。就生理的實然,他當然有老亦有死;但在精神的實然上,他的確可以無老亦無死。心經另言,“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可比孔子一生修行,亦可比今人讀論語之鮮活依舊,更可比明明兩千多前年的孔子怎麼還宛如現今呢?

西風東漸,現代人怕老,也諱言“老”。怕老,固因物化社會,老人鮮受影響,普遍儉省,消費不多,故而資本主義將之給邊緣化。怕老,也因這物化世界,既標準又規格,單調無趣到令人窒息,商人藉由不斷“推陳出新”,刺激買氣,也刺激僅有的一點生氣;“老”遂一變變成了陳舊,不利買氣,動輒要被“推陳”掉的。於是,“老”,成了負麵辭,人人避“老”,唯恐不及。

如此畏老,如此競言年輕,還更因大家遠離了修行。人無修行,老了,也就老了,與草木同朽。人無修行,老了,不會更圓熟豐潤;老了,不會更篤定安然。於是,逐日衰老,便隻能逐日惶恐;而越惶恐,反又更為衰老。這樣惡性循環,當然不堪;如此不堪,又焉能不懼?

這時代更多的人,隻有老化,無有成熟。年輕一代,尤甚。許多年少者,初初才十來歲,精神上卻駸駸然邁入衰年;成人世界喂食以計算機遊戲、電子音樂、電視電影,炫目震耳,結果,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他們都還沒發育完全,卻早已對這個世界意態闌珊,毫無感興。他們易倦怠,且百無聊賴,啥都提不起勁。才剛剛十幾歲,卻早已暮氣沉沉,眼前年月,卻仍迢迢漫漫,這真讓人無話可說!

今人越老越怕、越怕越老,實在窘困;而年輕人未老先衰,更是可哀。但人之將老,本不必如而不堪,反而應該更具風華才是。看看孔子當年吧!那人早已耆耋,卻仍意興揚揚,“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要老,也該老得這麼漂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