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生活,一方麵靠前幾年就過來留學的前輩們幫助,另一方麵也要靠自己不斷摸索適應。不過同為亞洲國家,文化、飲食上有許多相同之處,大多數留學生並不需要特別花時間去適應生活,就連時差也僅和國內差了一小時。
丸子君所參加的文化交流計劃,要求申請者不管初始水平如何,必須在到達日本一年後達到日語一級水準,如果無法考取一級證書,不但要被送回國,還要自己支付在日本的差旅費用和學費,所以對於非日語專業的誌願者來說壓力便格外大。
為了能夠跟上進度,丸子君和另外三位非日語專業的同學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他們白天上課,晚上去圖書館自習,在半年時間裏,每天都要學習十幾個小時。雖然辛苦,但也覺得異常充實,看著自己的日語水平一天天好起來,便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充滿了成就感,學習也就不再那麼枯燥了。
周末他們會去心齋橋附近吃東西逛街,從小丸子、文字燒吃到大阪燒,一圈下來肚子也就飽了。隨後會去逛弧形天棚下的商店街,那裏有非常便宜的個體服裝店,也有十分昂貴的古董表店。再往裏走就是大型商場,商品的種類十分齊全,可以一站式購齊所需要的全部東西。
剛到日本,丸子君便被大阪高昂的物價給嚇住了,換算成人民幣便縮手縮腳什麼都不敢買。需要洗漱用品,便去藥妝店買便宜的打折貨;若是要買衣服,就去心齋橋的個體店或是地鐵站裏的地下通道旁的小店裏買,總之能省則省。為了省錢,她剛到日本的時候吃了整整一個月的陽春麵。
-大阪吃的東西很多嗎?
-大阪是美食之都,道頓崛就是“吃趴下”的飲食文化發源地。道頓崛我不常去,因為離我住的地方遠,但那裏吃東西的地方比心齋橋更多。道頓崛一整條街上都是美食店鋪,營業到很晚,要是晚上去,能看見一整條街上霓虹閃爍,非常壯觀。吃的東西種類也更多,不僅僅有章魚燒和大阪燒,還有壽司、河豚肉、拉麵、中華料理,各類傳統日本美食應有盡有。如果說大阪是日本的廚房,那麼道頓崛就是大阪的廚房。
-除了小吃,都很貴嗎?所以你隻能吃陽春麵?
-以中國人的消費水平來說的話,就算是小吃也很貴啊。那裏有十分便宜的衣服,但是很少看見十分便宜的食物。哪怕在最為普通的連鎖快餐店內,最便宜的套餐也要580日元左右,多加一碗小菜就要780日元,吃個冰激淩最起碼也要250日元。
-是大阪的物價特別貴嗎?
-倒也不是,除了靜岡等富士山周圍地區物價特別便宜外,全日本的物價都差不多,當然東京是最貴的,在銀座一個西瓜賣10000日元。
-你對東京是什麼感覺?
-挺幹淨的,市中心的街道都幹幹淨淨,到了歌舞伎町那裏才開始有點亂。建築全部方方的,緊緊地挨在一起,留下一個窄窄的過道,車子也盡可能做成方方的,恰到好處地停在建築旁的某個缺口處,絕對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那麼東京和大阪比起來是怎樣的感覺?
-剛到大阪的時候,覺得大阪好幹淨啊,怎麼能那麼幹淨,就連窗框啊、水龍頭啊這些容易積累灰塵的地方都打掃得很幹淨,可是去了東京後就覺得,東京比大阪更幹淨呢。當然還是比不過日本的小城市,大都市人口龐雜,沒辦法做到小城市那麼幹淨,小城市可以幹淨到一塵不染。東京和大阪比起來的話,那種幹淨不僅僅是街道,而是各方麵的。
-各方麵的幹淨指的是什麼?
-規章製度、審美意趣和化妝打扮上。大阪是可以在街道上買了東西就吃的,東京很多地方就不允許這樣做,要麼在店內吃,要麼就別吃,反正不可以舉著東西一邊吃一邊逛街。有一次去東京淺草寺,淺草寺後門出去是一條販賣小商品和小吃的街道,我看到一位父親給自己的兩個女兒買了抹茶冰激淩,但是店裏滿員了,她們不能進去吃,兩個小孩就背對著人群蹲在草叢裏吃,父親在邊上幫她們看著,很有趣呢。而且東京的店鋪設計都很簡約氣派,相比之下大阪就豔俗得多了。東京人就常常批評大阪人的關西腔不好聽,穿衣服和審美都很豔俗。
-豔俗怎麼說?
-東京人化妝穿衣都很雅致,大阪人就比較花裏胡哨。雖然這麼說又失禮了,但是大阪人真的敢穿啊,各種亂七八糟的衣服就往身上掛,夏天無論再熱,他們都穿兩件套,有的人還會穿毛衣,一些女生則會把頭發紮成米老鼠的發型,再抹上橘紅色的腮紅。
-大阪的年輕人真是充滿了活力啊。
-關西的民風就比關東要豪邁一點,有時候去心齋橋能看見脖子上圍著毛巾的日本大叔,一隻腳踩在凳子上吃章魚燒,但是這種情況在東京應該很難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