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電線割裂的天空偶有飛鳥出現,火燒雲從天空的盡頭蔓延開來,秋日的紅葉狩在路邊慢慢出現,電視台裏前幾天一本正經地向全國發布了“紅葉前線”。打工結束後,在路邊的自動販售機裏買一罐冰鎮飲料,便會覺得自己行走在某一部不知名的日劇裏。
對外交流
大阪市,別稱難波府,日本關西地區最大的城市,也是僅次於東京的日本第二大都市,坐落在近畿平原,緊臨大阪灣。是西日本、近畿地方、京阪神都市圈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這篇故事的主人公現如今已經結束留學生涯,留在日本,成了一位普通而充滿活力的上班族。在訪談過程中,她一直保持著一種彬彬有禮的有趣。
-我該怎麼稱呼你呢?
-叫我丸子君就好,我剛來日本留學的時候同學們都喊我丸子君。
-丸子君?因為喜歡櫻桃小丸子嗎?
-這倒不是,你聽說過大阪市的名小吃章魚小丸子嗎?也就是章魚燒。說起來真是失禮,但是我實在是非常能吃,最高記錄是曾經一個人吃過三份章魚小丸子,之後還若無其事地吃了晚飯。大概是從來沒見過我這麼能吃的女生,日本同學就喊我厲害的丸子君。
-三份章魚燒大概是多少個丸子?
-一份6個,三份就是18個,放在一起的話可是很大一碗呢。我以前在上海的時候就十分愛吃,到了章魚小丸子的故鄉就沒忍住,拚命地吃了起來,真是太失禮了。
-你是上海人?
-啊,那倒不是,我是山東人,在上海念的大學。
丸子君研究生快畢業時,一位熟識的在對外交流處工作的老師發郵件詢問她,願不願意參加一個叫作“小語種海外誌願者教師培訓”的文化交流項目,去海外進修。當時可選的海外國家並不多,隻有英國、日本和北非,北非自然不考慮,英國氣候不好,丸子君不喜歡,於是就隻剩下了日本。
對於一個常年看漫畫的人來說,日本簡直就是心目中的天堂,何況丸子君從小就有一個願望:能夠直接閱讀日本文學。而基於學術上的原因,丸子君也確實想出國一趟。她總感覺國內專業近親繁殖太嚴重,什麼也學不到,很想出去看看國外的大學專業是怎樣發展的。
這個對外交流機構是指在海外各國推廣漢語與國學。最開始在各個國家開展文化交流項目時,總是派遣會當地語言的外國語學院學生過去,但是很快問題就出現了,那些學生並不懂對外漢語教學。於是幾年後這個對外交流機構也開始招募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派遣他們到海外先學習當地語言,然後再進行漢語教學,丸子君就是後一種人。
丸子君這種性格爽朗的人並沒有猶豫多久,她很快就報名參加了這個項目,隨後便是沒完沒了的考試,一次次篩選數量可觀的申請人,考核誌願者的專業知識水平。
由於日本是一直以來想去的地方,加上丸子君多少是個在學術上努力認真並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大約半年後,在經曆了無數次考核的情況下,她被確定可以參加這個計劃。
-當時會說日語嗎?
-完全不會說,因為這種機會是突然出現的,我毫無準備。
-也就是說你是去了日本之後才開始學習日語的?
-日本方麵的人確定交流名單後,給過我們一些建議,建議我們先在國內學習一段時間日語,不要直接就跑去上日文課,否則會跟不上的,所以我在國內有學過兩個月的日語。
-為什麼選擇了大阪?因為章魚小丸子?
-雖然我愛吃章魚小丸子,但是你這麼說也太失禮了,怎麼能被食物決定自己的人生呢!主要是由於1974年大阪市和上海市結為友好城市,所以兩個城市之間的此類文化交流項目便一直沒有間斷過。從上海出發的話,大部分人是去往大阪,如果人數很多,大阪方麵已經飽和,也會去往靜岡縣、愛知縣、富山縣、京都府或是奈良縣,總之都是中部地區和近畿地方一帶。
-所以你們出去是做中文教師?
-對,教日本人漢語和國學。
物我文化
丸子君初到日本是8月末,在日本的傳統稱呼是葉月,紅葉染月的時節。大阪的天氣還很悶熱,絲毫不見秋意。
他們同批參加海外教師交流項目的人都被安排在大阪市內的大學裏上課,不但要學習日語,還要學習日本曆史和日本文學,每天的課時都很緊張。有些課程他們單獨上,有些課程要和本地學生一起上,相比之下在國內念日語係的誌願者就要輕鬆許多。那時的丸子君還沒辦法說出一句完整的日語來,就連在大街上問路都主要是靠肢體語言,或是寫字,大多數日本人能看懂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