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三年(1877年)《正定縣誌·事記》記載:1868年正月,張宗禹率領的西撚軍經趙州,進入正定府境內。他采取李開芳的策略,不正麵進攻正定,而選擇了清軍力量薄弱的晉州牛心莊。在這裏渡過滹沱河,繞開清軍的圍攻,經過無極、定州,進入保定、深州等地。左宗棠急忙親自率軍趕赴直隸。
駐守正定,左宗棠為何要戒嚴全城?
阻擊撚軍,正定知縣怎樣訓練鄉兵?
圍攻北京,撚軍又如何令朝野震驚?
左宗棠是晚清漢族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年輕時屢試不第,轉而博覽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成為清朝後期著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率領湘軍平定太平天國,參與了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民叛亂和收複新疆等重要曆史事件。
左宗棠在北上追擊撚軍過程中,途經正定,率領他的主力在正定南關駐兵三日,另一部分清兵在正定北關的大校場駐紮半個月,縣城戒嚴,嚴格搜查撚軍的細作,整飭軍紀。然後率軍北上,鎮壓太平軍。
1868年二月,曾國藩率領湘軍進一步加緊對強弩之末的東撚軍的圍剿。張宗禹急於為他的戰友們解圍,於是采取聲東擊西的戰術,準備北上圍攻清王朝京城。他先派出一部分撚軍南下,在槁城渡過滹沱河,擺出一幅進攻正定的陣勢,吸引部分清兵南下。正定知縣聞訊,也緊急籌辦團練,防備撚軍進攻縣城。
張宗禹率領撚軍主力突然北上進攻保定、易縣,先鋒部隊一直打到了盧溝橋,目的是造成圍攻京師聲勢,以解東撚軍之困。
當時,清朝軍隊的精銳大都集中在江蘇圍剿東撚軍,北京周圍的直隸地區,清朝正規軍很少。因此,張宗禹的進攻,使朝野震驚。清朝皇帝一麵詔諭將“剿賊不利”的左宗棠等官員革職留任,一麵下令戒嚴,緊急傳檄各地軍隊進京“勤王”。
接到北京危機的軍報,山東巡撫丁寶楨急忙率軍進駐河北,河南巡撫李鶴年、安徽巡撫也分別率軍北上,恭親王奉命節製各路統兵大臣,以左宗棠、李鴻章為參讚大臣,分別率領所部在京畿之地進剿撚軍。
此時,張宗禹解救東撚軍的戰略還是晚了一步,東撚軍在江蘇被湘軍圍而殲之,幾乎全軍覆滅。清朝政府立即調集重兵北上,全力圍剿張宗禹的西撚軍。張宗禹孤軍奮戰,不但無力進攻京城,反而陷入清軍包圍之中。他不得已率領所部南下,被清軍打敗。
三月,張宗禹率領撚軍主力退到了晉州、槁城,由於清軍彙集了各路大軍,全力追擊圍剿,張宗禹率軍強渡滹沱河準備南下。結果在槁城的滹沱河兩岸,遭到各路清軍的南北夾擊,西撚軍大敗,將士們分頭突圍,四處逃散。其中一部分殘兵向西進入太行山,進入鹿泉、元氏一帶山林藏匿。張宗禹率領撚軍的主力突破清軍防線,到達趙州。由於清軍精銳窮追不舍,張宗禹不敢在趙州久留,搶奪一部分給養之後,突圍向南,退出直隸。
從槁城潰逃的部分撚軍將士,藏匿太行山,構築工事,準備繼續頑抗。
張宗禹率領的西撚軍主力,轉戰到山東的任平縣,遭到清軍狙擊,幾乎全軍覆滅。張宗禹下落不明。
西撚軍這場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鬥爭,在河北各地留下了不少遺跡。甚至在太行山區和滄州,都有許多關於張宗禹兵敗之後的傳說。而張宗禹的墓地,就有好多處。
這正是:
太平天國征北京,滹沱激戰留遺蹤。
撚軍轉戰北中國,兵敗逃散在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