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崇禎魂係天桂山、闖王敗逃井陘關(2 / 3)

闖王進京,均田免糧為何不再施行?

明令不殺,京城官吏為何拿錢保命?

歌舞升平,嬪妃歌女為何膽戰心驚?

李自成進京後,他的將帥高官,再也不講農民的權益,徹底蛻變為一群殘忍的暴徒。他們把明朝官員押到左都督劉宗敏府裏,實施所謂的“助餉”政策,設立“比餉鎮撫司”。

劉宗敏,陝西藍田人,原是個鐵匠,跟隨李自成起義。崇禎十六年(1643年)任權將軍,次年,他率領起義軍,從山西東出井陘固關,大戰獲鹿,攻下真定,從東路北上,與李自成的主力會師北京,成為起義軍的左都督。

以前我們的許多教科書,一談到農民起義,都是褒獎有加,不說他們的罪惡。其實,有些農民起義,一旦得勢,比土匪更野蠻,比封建官吏更殘暴。李自成、劉宗敏入京後,野蠻強搶。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棱,用釘相連,夾人無不骨碎”。如此殘暴地折磨明朝官吏,不是為了政治,而是為了要錢財。大順軍在北京的四十二天裏,共掠銀七千多萬兩。

進入北京,李自成的將士們沉湎酒色,野蠻剽掠。李自成自己也和劉宗敏分宮嬪各三十人。“劉宗敏、李過、田見秀等人到蓮子胡同搶來優伶、妓女各數十,陪他們喝酒、歌舞。高興了給錢,發怒就殺人。”這些歌妓們含淚而歌,萬一說話犯了闖王的“闖”字,劉宗敏就手起頭落,血流筵上。

劉宗敏還強占了薊遼總兵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寫的《圓圓曲》中,留下一句“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名句。

毛澤東曾經深刻地批判劉宗敏的野蠻暴行,他說:“你們要學劉宗敏,我勸你們不要學。”如果“你們要做劉宗敏,我可不想當李自成!”毛澤東總結了李自成滅亡的教訓,在從西柏坡進駐北京之前,提出了進京趕考的理念,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諄諄教導。

江山到手,李自成為何要匆忙撤離京城?

途徑真定,起義軍將如何擺脫尾隨追兵?

決戰在即,李自成又因何緣故忙於奔命?

因為劉宗敏、李自成的殘暴搶掠,原本歸降了李自成大順政權的明朝薊遼大將吳三桂,不能忍受這種殘暴統治,所以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

李自成的大順軍在吳三桂和清軍的合擊之下全線崩潰,踏上了自取滅亡的歸途。李自成率領他的殘兵敗將,在1644年四月二十九匆忙地撤出北京,向南敗退,清軍在英親王阿濟格率領下與吳三桂合兵南下追擊。

五月初三,李自成率兵逃到定州境內。吳三桂及清兵窮追不舍,在定州的清水河畔,吳三桂和清兵追上了大順軍隊中負責殿後的左光先和穀可成所部。

左光先原是明朝的大將,以驍勇聞名,為鎮壓農民起義軍戰功卓著。後隨孫傳庭在潼關大戰李自成,結果孫傳庭戰死,他不得已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撤出北京後,他負責率軍殿後。後來,李自成敗死在九宮山,他也被清軍擒殺。

在定州,左光先被清軍打得大敗。李自成聞知定州激戰,殿後的軍隊潰敗,他又帶領一支騎兵殺奔定州,與清軍激戰。吳三桂親率大軍圍攻李自成,大勢已去的李自成再次被打敗,李自成率軍退回真定境內。

在真定,李自成的軍隊開始搶劫民財,拉丁充軍。他想逃回陝西的根據地,就必須經過井陘古道,西出固關,而真定作為太行山東麓的最後一座重鎮,直接關乎李自成大順政權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