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真定移民出名士、梁氏家族有名人(3 / 3)

為了完成聖命,他潛心研究曆代文化遺產,逐漸成為對曆代書畫名家、傳世名作了解最多的學問家。

有感於曆代文化遺產在民間屢遭毀滅的悲劇,他著力收藏曆代金石、書畫,尤其在曆代書法、繪畫方麵投資巨大,藏品甚巨。

自晉、唐、五代到宋、元、明的名家墨跡,他盡行搜羅。所藏法書、名畫,均由專人以特定的形式裝裱,多有親筆題簽,並在蕉林書屋設置專用箱櫃,予以珍儲,他的收藏,甲於海內。

由於梁清標文化修養深厚,“博物多識鑒賞精”,又對藝術史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的鑒賞能力也非同一般。

凡經他收藏鈐章的書畫,絕大多數都是真跡。隻要是有“棠村審定”“河北棠村”“蒼岩子梁清標玉立氏”等印章的書畫,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南有天一閣,北有蕉林書屋”。以收藏質量而論,梁清標公推收藏家之首。中國十大古代名畫中,顧愷之的《洛神賦》、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唐朝閻立本的《步輦圖》、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等六幅曠世珍品,都是蕉林書屋的舊藏。

在唐代及其以前珍藏於世的書法名品中,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陸機的《平複帖》,史上保存年代最早的王羲之的《蘭亭序》的唐代摹本,唐代詩仙李白的《上陽台帖》等珍品,也都是梁清標的藏品。

梁清標的蕉林書屋,收藏曆代中國字畫名品,超過皇宮,所以蕉林書屋也是當時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而他麵臨的最大的困境,就是諸多王公貴族、高官文友,動輒都要到蕉林欣賞真跡。一方麵對這些曠世珍寶是一種損害;另一方麵,這種應酬萬一厚此薄彼,也會招惹嫉恨。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既能讓更多人欣賞曆代名帖,又能讓蕉林藏品安然珍藏。

他采取了當時獨特的刊印方法,從自己的藏品中精選九位書法家的作品,邀請金陵雕工尤永福精心摹刻成《秋碧堂法書》八卷,以摹刻精良著稱於世。他的刻石,如今收藏在正定文保所珍寶庫中。

梁清標去世後,他一生潛心搜求的藏品,逐漸從蕉林書屋這座文化寶庫中流散。

那麼,這些曠世珍寶流散的渠道如何?梁清標的蕉林集藏都流向了何處?

一方麵,乾隆七下江南,六次上五台山,都駐蹕正定行宮。他不僅是為了禮佛,更念念不忘梁清標的蕉林書屋,不斷地從蕉林書屋中帶走梁清標的珍品,藏入皇宮;另一方麵,一些名流豪紳、皇親貴胄,也開始從梁家後人中收買曆代藏品。

另外,蕉林書屋的命運不僅與梁氏家族的命運相關,更與中華民族的國運息息相關。入藏到皇宮的梁清標的珍品,在近代北京城的幾次浩劫之中,有的流失海外;清王朝滅亡之時,溥儀裹挾很多珍品,帶到東北,流失到民間。

那麼,蕉林書屋到底有多少藏品,梁清標究竟為中華民族保留了多少字畫和金石珍寶?

由於梁清標收藏字畫和金石珍寶的著錄也隨著他的藏品失傳了,因此至今難以統計。後世不少學者,根據世界各國公共博物館和圖書館、檔案館披露的中國曆代字畫,查找帶有梁清標各種鑒賞、收藏的鈐印、題跋,試圖還原蕉林書屋藏品目錄。初步統計所藏曆代字畫六百多幅,其中一百五十多幅都是國寶級的珍品。

“蕉林書屋”、“棠村品鑒”,成為中國藝術史上倍受仰慕的標誌。讓我們記住這位在中國書畫收藏史上留下輝煌印記的正定名人吧!

這正是:

真定閣老梁夢龍,海運禦邊功業興。

清標收藏冠天下,蕉林珍品舉世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