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1334-1403)是朱元璋同鄉,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功臣之一,以功封“長興侯”。
朱元璋晚年殺戮功臣太多,導致建文帝手下缺乏將才,而耿炳文是朱元璋長子的親家,也就成了少數幸存者之一。朱棣從北平起兵,建文帝隻能派六十五歲的耿炳文率兵北伐。因為耿炳文的兒子是建文帝的姐夫,所以建文帝信任耿炳文,讓他佩征北大將軍印,率領十三萬人在八月到達真定。另外又派兩員大將分別駐河間和任丘的鄚州,以先鋒九千人據守雄州。
燕王朱棣具有長期征戰的經驗,以逸待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圍攻鄚州、雄州,全殲了耿炳文的兩員大將及其軍隊。隨後,跨過白溝、大沙河、滹沱河,進軍真定。
耿炳文的部將張保在真定交戰之前,臨陣投降燕王,朱棣從他那裏了解了南軍的虛實。在滹沱河一戰中,朱棣采用誘敵深入的戰術,佯裝失敗,吸引耿炳文軍隊渡過滹沱河。就在南軍大規模擁擠渡河之時,燕王軍隊突然南北夾擊,斬殺南軍三萬餘人,俘虜數萬人,淹死河中不計其數,擒獲了南軍的多員大將,南軍的士氣大跌。
耿炳文在滹沱河大敗之後,帶領殘軍十萬人退守真定城。耿炳文拙於攻略,但善於守城。朱棣親自率領燕軍攻城三日,一直沒有攻下,於是撤兵北還。這時候,建文帝接受黃子澄的建議,嫌耿炳文不中用了,撤換了耿炳文,派李景隆到真定前線接替耿炳文,調兵五十萬伐燕。
李景隆(?-約1424),小字九江,朱元璋姐姐的孫子,他父親是明初著名戰將、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他算是建文帝的表哥。
被斬十萬,南軍將士如何血染滹沱河?
全殲敵軍,燕王兵卒怎樣槁城再告捷?
掃除後患,朱棣如何尋找建文帝下落?
1401年三月,燕王軍隊再次南下,與李景隆的南軍在真定滹沱河一帶激戰。
燕王軍隊把握天氣變化,掌控戰爭風雲,趁著一場沙塵暴,左右夾擊,大敗南軍,斬首十萬餘級。
閏三月,燕王軍隊與南軍的都督吳傑、平安在槁城進行了又一場大戰,大敗南軍主力,南軍潰逃,燕王軍隊追至真定城下。
平安是回紇人,即維吾爾族人。洪武年間出任真定衛都指揮使,是當時真定衛的最高軍事長官。在“靖難之役”中,他忠於皇帝,英勇抗擊朱棣的燕王軍隊。史書中說他“屢遏靖難兵,後馬蹶被擒”。
朱棣逮住他以後,說他是個忠臣,把他放了,讓他繼續回真定衛做軍官。
真定、槁城兩場大戰後,燕王軍隊的勢力大增,北平周邊的明朝軍隊,紛紛歸降朱棣。於是燕王乘勝南下,攻克了順德、廣平、大名等府城,河北郡縣先後歸附。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的軍隊大舉南下,直搗南京。李景隆固守城門,見燕王大軍勢不可擋,隻好開門投降。
朱棣進入南京,廢了朱允炆,取而代之,即位稱帝,改元永樂,史稱明成祖。
此後,朱棣下詔在他昔日的燕王府創建北京城,十八年後正式遷都北京。
明成祖文韜武略,在曆史上有過許多傑出的作為。
他重視民族文化遺產的整理,組織編寫《永樂大典》這部著名的類書。
他重視發展國際交流,使明朝的國際地位很高。世界著名的航海家鄭和,就是明成祖派遣出海發展海外友好貿易的使者。當然,也有人認為,鄭和多次出海,不僅是發展貿易和國際交流,其中也包括追尋建文帝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