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燕王朱棣以“靖難”威名,發動了爭奪皇位的戰爭,其中關鍵一戰,就發生在滹沱河一帶。
1398年,朱元璋駕崩,因為長子朱標死在他前麵,所以他的嫡長孫、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即位,史稱明惠帝,因年號建文,也稱建文帝。
朱元璋在世時,分封了二十四個皇子和一個從孫為王,分別駐守全國的戰略要地,其中晉王和燕王的勢力最大。
燕王朱棣,就是後來建都北京的明成祖,他是朱元璋的四兒子,是明朝第一大將徐達的女婿,也是建文帝的四叔。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率兵駐藩北平(今北京)。
他多次率師出征,打擊北元殘餘勢力,曆史上稱為“燕王掃北”。由此,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那麼,燕王的兵力重要到什麼地步呢?
《明史·兵誌》記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改訂天下都司衛所,“共計都司十七,留守司一。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守禦千戶所六十五”。
河北地區,有燕王的北平三護衛,約一萬八千人。北平督司領十六衛和居庸關守禦千戶所,按照每個衛五千六百人計算,都司兵力十一萬人,加上燕王三護衛,河北的兵力占全國總兵力的十分之一。但是這些軍隊都由皇帝統一調遣,藩王隻能調動自己的護衛軍隊。
親情全無,朱允炆怎樣羅織罪名害叔父?
雄才大略,朱棣如何揪出內奸誅其九族?
苦戰四年,叔侄倆怎樣布陣河北決勝負?
朱允炆即位後,唯恐他的叔叔們實力過大,威脅皇權。於是在兵部尚書齊泰等人的協助下,開始大力削藩,遏製藩王的勢力。
建文帝命大將李景隆以備邊為名,猝不及防地開進開封,把周王朱珤一家押送到京城,廢為庶人,後來又遣送到雲南。而周王正是燕王朱棣的親兄弟,剪除周王明顯的是為了剪除燕王的手足。
隨後,建文帝尋找借口,逼得湘王自焚,把代王軟禁在大同,囚齊王於京師,又廢岷王為庶人。把自己的親叔叔們逼得家破人亡,必置之死地而後快,實在是很殘忍。
削藩取得一些成效之後,朱允炆開始對燕王下詔問罪,羅織罪名,企圖也用武力,圍剿燕王家族。
建文帝先命北平都指揮使(相當於河北地區的軍區司令)謝貴等調集河北衛所士兵數萬人圍攻燕王城,並且收買了燕王身邊的將領要臣,約好燕王府的長史葛城、護衛燕王的衛戍區最高指揮官盧振為內應。預約駐守薊州的都指揮使馬宣和開平都督宋忠等率兵援助,企圖一舉攻克燕王首府,置燕王一家於死地。
具有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畢竟不同於他的兄弟們,麵對建文帝的武力威脅,決不會束手被擒,而是先發製人。他首先邀請謝貴等人進入燕王府,當即擒殺了這兩個河北地區最高軍政頭子,將葛城、盧振這兩個埋伏在身邊的逆賊誅滅九族。命令自己的親信護衛指揮張玉等乘夜控製了北平城的九門,穩定了北平城及其周圍地區。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誅殺皇帝身邊的亂臣賊子為名,打出“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南下,號稱“靖難之師”,發動“靖難之役”。名義上是為了清除建文帝身邊的奸佞,實際上要與建文帝決一死戰。
於是,從河北、山東到江蘇一帶,進行了近四年的殘酷戰爭,最終燕王消滅了建文帝的軍隊,攻入南京城,逼迫建文帝潛逃,從而奪取皇位,史稱明成祖。
在朱棣奪權的戰爭中,河北平原是最慘烈的戰場之一。而這場戰爭的主角,就是建文帝北征的主帥耿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