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通把握高郵戰役後的形勢,再次掀起大規模的武裝鬥爭。他在亳州打敗元朝守軍,把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從大山裏接到亳州,稱他是宋徽宗九世孫,立為皇帝,號稱小明王,要複辟宋朝,改元龍鳳,以韓山童的夫人、韓林兒的母親楊氏為皇太後,以迎合漢族人民複辟南宋的民族感情。所謂“小明王”,是為迎合“明王出世”之預言,以示黑暗已經過去,光明來到。
大宋政權建立後,韓林兒委任了丞相,以劉福通為平章事,劉福通的弟弟為知樞密院事。不久,劉福通殺了丞相,他自任丞相,並加封太保。
韓林兒深受廣府古城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劉黑闥的影響。因此,很重視政權建設,中央機構多仿元製,設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和六部。為節製各路紅巾軍,在比較鞏固的地區設置行省,行省以下,廢除元朝路一級機構,設府、州、縣。軍隊自成係統,有統軍元帥府、管軍總管府、管軍萬戶府等,相應的軍職有百戶、千戶、萬戶、總管、統軍元帥等。這些建製,後來被朱元璋借鑒到明朝的兵製當中。
韓林兒在劉福通輔佐之下,衝破元軍的圍剿,取得了抗擊元軍的一係列重大勝利。元王朝派重兵鎮壓紅巾軍,結果在河南被紅巾軍擊潰,紅巾軍渡河北上,河北為之震動。十二月,元軍圍攻亳州,小明王韓林兒跑到安徽壽縣。
兵分三路,劉福通能否率軍收複江山?
都城失陷,韓林兒為何給朱元璋封官?
生死關頭,朱元璋能否救明王於危難?
1356年九月起,劉福通發動著名的三路北伐。西路轉戰陝甘;東路軍北上進攻到元大都北京通縣境內的柳林,使元王朝京師震駭;中路軍從山東進入河北、山西,北上攻克了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東進高麗,占領了大半個中國,對元大都形成包圍之勢。
1357年五月,劉福通率領主力攻破汴梁,韓林兒進入汴京,實現了“宋朝複辟”名副其實的宿願。
小明王政權遷都汴梁後,北方紅巾軍勢力發展至頂峰,但從龍鳳四年(1359年)七月開始,元朝軍隊開始大舉反攻。當時紅巾軍的三路北伐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反而造成兵力分散,使汴梁成為無援之地。
1360年五月,元軍集中兵力圍攻汴梁,韓林兒和劉福通奮勇抵抗。八月,汴梁城被元軍攻破,劉福通護韓林兒衝出重圍,逃奔安豐,而韓林兒的宮室、官員家屬數萬人、官兵五千人被俘,符璽、印章、官庫被奪,宋政權遭到嚴重打擊。
韓林兒到安豐後,由於兵力喪失大半,對元廷已經構不成威脅。元軍把進攻重點放在圍剿山東紅巾軍方麵,韓林兒名義上仍是皇帝,因而極力拉攏各地起義軍。此時的韓林兒極力拉攏一個人——朱元璋。
朱元璋,排行老八,所以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安徽濠州鳳陽人。小時候家境貧寒,就到寺院做行童。十七歲做了小和尚,二十五歲時因為受到老和尚斥責而出逃,參加安徽的紅巾軍,逐步成為一員起義軍將領,軍事實力日益增強。他占領集慶後,改名應天府,大有順應天意、替天行道的意思。
1361年,韓林兒看到朱元璋很有發展潛力,就頒詔封他為吳國公。1363年二月,秦州的紅巾軍被元朝收買,出兵進攻韓林兒固守的安豐。安豐被圍日久,城中糧草殆盡,甚至出現了食人的悲慘場景。小明王韓林兒在城中哭號,他和劉福通商議,隻得派人求救於吳國公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