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奸佞專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終於爆發了紅巾軍起義。紅巾軍起義的領袖就是欒城的韓山童父子。
韓山童(?-1351)出生在欒城一個信奉白蓮教的家庭,成年後一邊務農,一邊傳播白蓮教,後來成為元末紅巾軍起義的領袖人物。
白蓮教是一種混合佛教、明教、彌勒教等內容的民間秘密宗教,起源於南宋,主要宣揚“念念彌陀出世,處處極樂觀前”。白蓮教要求徒眾吃素食,教徒被稱為“白蓮菜人”。而正統的佛教,則把白蓮教稱為“侍魔邪黨”,說他們是“假名佛教,以誑愚俗”的邪教。
元朝白蓮教逐漸流行,並且帶有反抗統治的政治傾向,主要宣揚崇尚光明,認為光明定能戰勝黑暗的思想。因此,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朝廷明令禁止,但參加者仍不斷增加。白蓮教領導者們以“明王出世,彌勒降生”為口號,組織發動農民起義。
韓山童的祖父在家鄉欒城宣傳白蓮教,被元朝勒令遣散,居家遷往廣平府永年,就是現在的廣府古城。到了韓山童這一代,仍積極宣傳白蓮教,並成為北方白蓮教的主要領導人。韓山童在南下串聯宣傳時,結識了一個叫劉福通的安徽人。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劉福通後來竟然讓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成為大宋農民政權的“皇帝”,而且為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獨眼石人,韓山童如何挑動黃河天下反?
揭竿而起,他又以何身份重開大宋之天?
子承父位,小明王韓林兒怎樣鞏固政權?
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年)正月,黃河在山東曹州和汴梁決口,又趕上大雨二十餘天,黃河泛濫,平地水深兩丈,兩岸人民無以為生。等了五年之後,元朝才設立山東、河南等處行都水監,治理黃河水患。又過了一年,調發汴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共十五萬人修治黃河,同時調集安徽合肥等地兩萬多軍隊監督修河的民工。
韓山童和劉福通一起被征調為治河民工,他們決定利用民工修河、萬眾聚集的機會發動起義。他們編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民謠,四處傳播。同時,暗地裏鑿了一個獨眼的石人,背後刻上“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埋在黃河河道的淤泥裏。
修河民工中本來就有許多白蓮教徒,一天中午,在河南蘭考縣地段挖河的民工,從河底挖出了韓山童等人預先埋好的獨眼石人,頓時轟動整個工地,民工們奔走相告,大河兩岸,人心躁動。這時,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在永年聚集民眾三千餘人,殺白馬黑牛,祭告天地,準備起義。他們利用漢人反抗元朝統治的心理,宣稱韓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孫,公推為“明王”。劉福通自稱是南宋將領劉光世的後代,輔佐韓山童,提出“直抵幽燕之地,重開大宋之天”的口號,表明複宋滅元的決心。
正當起義軍聚集一起,準備宣誓起義時,卻走漏了消息。永年地方官帶領官兵前來鎮壓,韓山童未來得及逃跑就被官兵俘獲後殺害,他的妻子楊氏帶著兒子韓林兒逃到武安山中藏了起來。
劉福通帶領起義軍衝出重圍,回到安徽家鄉。1351年五月,他再次組織起義,起義軍全部頭裹紅巾,所以稱“紅巾軍”。由於起義軍大多為白蓮教徒,拜佛燒香,又稱“香軍”。他們攻占潁州以後,開倉放糧,賑濟貧民,投奔者達到數十萬,後來又相繼攻占十幾座城池,聲勢浩大。紅巾軍的興起,勢如燎原烈火,遍地燃燒,元王朝派大兵鎮壓。
1354年九月,元順帝命右丞相脫脫率百萬大軍鎮壓江蘇高郵的起義軍。雙方展開激戰,起初脫脫率領的元軍,氣勢強勁,對農民起義軍構成巨大的威脅。但是,腐敗的元朝內部官員相互傾軋,脫脫在前線被削奪兵權,元軍不戰自潰,百萬大軍四處逃散,戰爭形勢發生戲劇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