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6年的夏天,一個三十多歲的意大利人,在元朝官吏陪同下來到了真定。他的到來,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因為元朝的真定,已經是一個有十萬人的國際開放的大都市,這裏的外國人很多。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意大利人後來的一本書,讓真定名揚世界。這本書就是後來被稱為“東方三大遊記”之一的《馬可·波羅遊記》。
這個名人,就是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是著名的旅行家。1254年生於意大利威尼斯的一個商人世家。
小時候,他父親和叔叔到東方經商,一直到了元大都(今北京),朝見過元世祖忽必烈,帶回了元世祖給羅馬教皇的信。馬可·波羅聽父親和叔叔講東方旅行的故事,感到東方的中國非常神奇。
1271年,十七歲的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和叔叔拿著教皇的複信和禮品,與十幾位旅伴一起踏上了來中國的旅程。他們從威尼斯進地中海,橫渡黑海,經兩河流域來到中東古城伊拉克的巴格達,從這裏到波斯灣的出海口乘船來中國。然而,這時卻發生了意外事件。
他們在鎮上買東西,被強盜盯上了,強盜在他們晚上睡覺時抓住他們,分別關押起來。半夜裏,馬可·波羅和父親逃出來,找來救兵去營救叔叔和其他夥伴。結果,強盜早已離開,除了叔叔之外,別的旅伴不知去向。
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在霍爾木茲等了兩個月,也沒趕上來中國的船,隻好改走陸路。他們一路向東,跨過伊朗沙漠,越過帕米爾高原,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饑渴,躲開強盜、猛獸的侵襲,終於來到了中國。
到了敦煌,他們瞻仰了舉世聞名的莫高窟佛像和壁畫。經玉門關時見到了萬裏長城。當一行人最後穿過河西走廊,到達了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閃電河北岸的元上都時,已是1275年的夏天了,他們離開自己的祖國已經整整四年!
馬可·波羅的父親向忽必烈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禮物。元世祖很賞識年輕聰明的馬可·波羅,帶他們從元上都南下,到了元大都。元朝有上都、中都、大都,元中都在河北省張北縣饅頭營鄉,元大都就是現在的北京。忽必烈請馬可·波羅他們進宮給皇室講述沿途見聞,留他們在元朝當官。
馬可·波羅很快學會了蒙古語和漢語,之後,他奉大汗之命巡視各地。先後到過河北、山西、陝西、江蘇、浙江、福建等十三個省市區,還去過越南、緬甸、蘇門答臘。他每到一處,都要詳細考察當地的風俗、地理、人情,回到大都後,詳細地向忽必烈彙報。
馬可·波羅父子在中國度過了十七年。
1292年春天,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受忽必烈委托,護送一位蒙古公主嫁到波斯(今伊朗)去成婚。他們趁機向大汗提出回國的請求,大汗答應他們轉路回國。
輾轉三年後,1295年他們回到了闊別二十四載的親人身邊。他們的見聞引起了意大利人的極大興趣。
一本遊記,怎樣記述馬可·波羅東遊腳步?
途經貴城,他又將如何記錄元代真定路?
眾說紛紜,何處才是遊記中所指哈寒府?
1298年,馬可·波羅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不幸被俘。在獄中他遇到了一位作家,於是馬可·波羅口述,作家記錄,寫成《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遊記》,又名《馬可·波羅行紀》、《東方聞見錄》。這部書一出版,就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對後來的東西方交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西方地理學家根據書中的描述,繪製了“世界地圖”。在1324年馬可·波羅逝世前,《馬可·波羅遊記》已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並廣為流傳,讓世界真正認識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