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真定元帥史天澤、武功文治任評說(2 / 3)

1229年蒙古太宗窩闊台即位,設立萬戶,分統漢兵。命二十七歲的史天澤為真定、河間、大名、東平、濟南五路萬戶,史天澤成為地位很高的漢族世侯。

1230年,武仙率兵駐屯河南衛州,史天澤率領各路大軍進行圍攻。金朝的元帥率兵十萬援救武仙。當時蒙古的軍隊因為進擊無功而北退。唯獨史天澤率領他的軍隊繞到金兵的背後,突襲金兵。金兵大亂,蒙古大軍這才乘勢反攻,金兵大敗,武仙逃走。

後來,蒙古軍包圍汴京,金哀宗封武仙為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結果,武仙屢戰屢敗。

1234年正月,三十二歲的史天澤被任命為滅金的副帥,他和張柔等河北著名的漢族將領率兵與蒙古軍合力攻破今河南汝南的蔡州,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史天澤率兵回到真定。

武仙的軍隊開始瓦解,他率領十幾名親信跑到山西,結果被當地蒙古軍隊斬殺。

這個井陘人,結束了他在金元之際反叛、投降、再反叛的曆史。

刀口之下,萬餘性命能否躲過野蠻屠城?

江山易主,金朝遺老如何平安踏上歸程?

愛惜百姓,史天澤怎樣以仁德治理真定?

史天澤是個非常聰明的政治家,他之所以得到蒙古統治者的重用,而且幾乎百戰百勝,與他的政治素質有著密切關係。

首先,他善於因勢利導,把漢族傳統美德和仁厚思想,在各種場合傳播給蒙古統治者。

尤其在製止屠城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蒙古在攻占城垣後,有屠城的野蠻行徑。保定城第一次被攻破,就遭屠城,成千上萬漢族軍民被屠殺。在第二次從武仙手裏奪回真定後,蒙古元帥就要用屠城為史天倪報仇出氣。史天澤毅然勸阻說:“他們都是被脅迫而為,沒有該殺之罪。”蒙古元帥還是堅持要屠殺。史天澤據理力爭,硬是從蒙古軍的刀口下救活了萬餘民眾的性命。

在滅金的征戰中,他的部隊招降老幼十萬餘口,都加以保護,讓這些人歸鄉。

元朝滅金後,河南一直動亂,蒙古委任的地方官吏驕淫殘虐。史天澤被授以河南等路宣撫使,他誅滅貪官,興利除害,鼓勵百姓告官。百姓萬民痛斥一位郡府貪官橫征暴斂、強搶民女的罪惡,史天澤親自查證,連同一個貪汙稅賦的縣令一並誅殺,昭告官民。河南的吏治得到整肅,百姓盛讚不已。

史天澤在進攻南宋的戰爭中,多次製止蒙古軍隊屠城,在他有病北歸時還上奏世祖:“願天兵渡江,慎勿殺掠。”

史天澤大力推行仁政。他治理真定,整修城市,招撫流民百姓,發展經濟,安定民生。元代學者納新在《河朔訪古記》中,記述說:史公“治真定也,披荊棘,驅狐狸,開城郭,立官府,以招人民,成天下之劇郡,四方之都會。”在史天澤的治理下,真定成為僅次於元大都北京的國際化大都市。

史天澤在真定,減賦免稅,深得民心。

當時,蒙古南伐西征,需要物資,賦稅繁重。真定民眾交不起賦稅,官府就借貸西域商人的銀錢代交,利息很高,稱之為羊羔息,事後官府又向民眾攤派征斂。民眾在戰亂中本來就貧困交加,哪裏有錢可交?史天澤就上奏朝廷,由官府代百姓償還本息。後來連年蝗旱,官府因為從民間征不到錢,就用借貸充貢賦,史天澤傾其家產,率家族屬官代為償還。

荒年缺糧,史天澤與戰士百姓同甘共苦,治療戰爭創傷。幾年間,官府民居相繼修複,使真定境內的兵甲戶口都超過其他府路。

史天澤和他的兒子史彬、侄子史楫、史權等人先後治理真定,不僅以關愛民生成就了仁德的政治風範,而且在外族入主的情況下,拯救遺民,重視教育,推進民族文化融合,表現出了政治家的偉大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