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人、著名愛國將領文天祥,在抗元過程中,被元朝大將張弘範虜獲。這個張弘範(1238-1280),字仲疇,涿州定興(今屬河北)人,他就是最終滅掉南宋王朝的元朝主將。
在廣東省新會的厓山石壁上,有張弘範鐫刻的“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大字,標誌著南宋王朝的最後覆滅。後世的漢族人痛恨這個漢族將領幫助忽必烈滅了南宋,所以在他的刻石前麵加上“大宋”倆字,就成了“大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其實,張弘範出生在金朝,他是隨父親從金朝歸降了蒙古汗國。
廣東厓山,不僅留下了河北人張弘範的刻石,也是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三位南宋愛國英烈最後抗元的紀念地。文天祥在1278年十二月被蒙古軍隊打敗後俘獲,被囚禁在零丁洋蒙古軍隊的戰船中。這時候,他在零丁洋留下了一首《過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絕唱。
1279年正月,南宋丞相陸秀夫率領殘兵逃到厓山。張弘範奉命率軍追擊南宋最後的殘餘,在厓山海域進行了著名的“厓山海戰”。他威逼文天祥招降堅守厓山的宋軍統帥張世傑。
張世傑,涿州人,是張弘範的本家,論輩分,還是張弘範的本家哥哥。蒙古滅金後,張世傑投奔南宋,成為南宋末年重要的統帥。張弘範讓文天祥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嚴詞拒絕,並寫下《過零丁洋》,表現出堅貞不屈的愛國豪情。
張弘範一看文天祥不從,就親自給張世傑寫信拉攏,結果也不好使。他又讓手下張世傑的外甥到宋軍戰船上勸降,反複說明他所謂的仁義,不願讓南宋將士們送死。但是張世傑堅決不降,最後張弘範出動戰船,用火炮強攻;用裝滿柴草和油膏的船,進行火攻。張世傑在戰船上塗抹河泥,備足水桶,使張弘範的火攻失敗。
在與張弘範的最後征戰中,張世傑據守厓山天險,寧死不屈。張弘範從水陸兩麵圍攻厓山,封鎖海口和陸路,切斷宋軍陣地的淡水來源。宋軍被困,將士們不得不喝海水解渴,饑餓加上飲用海水,紛紛嘔吐,無力打仗。張弘範命令元軍圍攻宋軍戰船,元軍跳上宋軍的戰船後,短兵相戰,結果宋軍將士寧死不屈,奮勇力搏,慷慨殉國。張世傑和南宋幼主趙昺的母親楊太後在戰亂中相繼落水殉國,南宋最後的丞相陸秀夫在張弘範大軍攻擊下,抱著幼主趙昺從厓山上跳海而死,宋朝最後覆滅。張弘範在山上留下石刻後,押著文天祥踏上北歸的路途。
途經滹沱,文天祥留下什麼詩句感慨世事多變?
丹心碧血,一篇詩文又為何讓張弘範羞愧滿麵?
自慚形穢,張弘範將怎樣對待文天祥手稿詩篇?
張弘範押解文天祥到元大都北京,必須經過滹沱河,路過真定城。文天祥在途經滹沱河的時候,寫下《渡滹沱河二首》,說到劉秀封為蕭王,在滹沱河艱難爭戰的經曆。
他說:“過了長江與大河,橫流數仞絕滹沱。蕭王舊事今何在,回首中天感慨多。”
同時他也感慨命運,曆史的成敗往往不是個人能決定的。因此他說:“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間興廢不由人。”
張弘範繼續勸誘文天祥投降,文丞相突然要求筆墨伺候。張弘範以為文天祥終於要寫投降書了,於是派人給文天祥送來筆墨紙硯。文天祥揮毫潑墨,寫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詩《顏杲卿》,交給張弘範,並請張弘範給念一遍。張弘範念完之後,羞愧得滿臉通紅,說了一句“文丞相真是才高氣傲”,多日不敢見文天祥。文天祥寫道:常山義旗奮,範陽哽喉咽。胡雛一狼狽,六飛入西川。哥舒降且拜,公舌膏戈鋌。人世誰不死,公死千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