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真定名人蔡鬆年、滹南遺老王若虛(1 / 3)

蔡鬆年,真定人,晚年自號蕭閑老人。

北宋末年,蔡鬆年跟隨父親蔡靖參加了抗金鬥爭,在北京一帶守衛燕山府。結果北宋王朝日益腐敗,蔡靖的軍隊被金兵打敗,蔡鬆年和父親一起投降了金朝。此後,蔡鬆年當了個縣令長史,相當於縣長助理。不久他升官到真定府判官,類似現在的法院院長。

後來,蔡鬆年跟隨金太祖的四子金兀術南下伐宋,路經太行山,發現有一千多居民逃到山中,金兀術要全部處死。蔡鬆年對金兀術說:“這些人都是無辜百姓,因為不知道大金王朝的仁德,所以躲到山裏。如果殺了他們,隻能讓更多良民對我們仇恨。”金兀術覺得言之有理,就把這些貧民放了,使千餘山民免遭殺戮。

後來,蔡鬆年在金兀術手下任總軍中六部事,成了金兀術的死黨。跟隨金兵南下進攻宋軍,這次征戰,蔡鬆年功勞卓著,金兀術回師後向朝廷推薦蔡鬆年當了刑部員外郎,協助辦理司法事務。

不久,金朝的漢族官僚分成兩派,一派是從遼國投降的漢人,另一派是宋朝投降來的漢人。宋朝的降臣一派就以蔡鬆年為首,遼派的首要人物是當時的丞相。蔡鬆年最初也想結交一位叫田玨的遼派重臣,但田玨認為他是宋朝降臣蔡靖的兒子,看不起他。蔡鬆年耿耿於懷,經常在金兀術麵前說田玨的壞話。

巧舌如簧,看蔡鬆年如何說死丞相黨?

官運亨通,蔡家父子怎樣被金國表彰?

位高權重,官居宰相卻為何深感恐慌?

有一天,蔡鬆年陪著金兀術探望得病的丞相。田玨也在丞相家,聽說皇子與蔡鬆年到了,丞相為了避嫌,就讓田玨趕緊躲藏到屏風後麵。金兀術寒暄之後,問丞相:

“您年紀大了又病重,誰能接任宰相呢?”

丞相就借機推薦田玨。金兀術因為事先一直聽蔡鬆年對田玨的讒言,所以就冷笑著說:“哼,這個人啊,別說當丞相了,就該殺。”田玨在屏風後聽了,嚇得渾身冷汗。

蔡鬆年很得意,於是就和尚書令一起告田玨結朋黨。結果,包括田玨在內的遼派黨羽先後被羅織罪名斬殺。

這件事之後,蔡鬆年官運亨通。尤其是海陵王當皇帝之後,蔡鬆年如日中天。因為海陵王和蔡鬆年原來都在金兀術麾下做事,關係密切。再說,遼派的降臣對於金朝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而重用宋朝歸降的漢族官吏,對於招降宋朝將吏具有示範價值。所以蔡鬆年從吏部侍郎升遷戶部尚書,相當於副部級升到正部級。

海陵帝遷都燕京,蔡鬆年任榷貨一職,掌管物質和皇家用品,管理發買各路的香料、茶鹽鈔引,掌管經濟大權。他還建議金朝恢複“鈔引法”,增加商稅,盤剝中原的民眾,使金朝的國庫充盈。

之後,金兵準備攻宋,海陵帝把蔡鬆年作為宋朝降將的楷模,吸引南宋君臣,還派蔡鬆年出使南宋進行勸降。在短短的兩三年中,蔡鬆年連續從吏部尚書,拜參政知事副宰相,從崇德大夫進銀青光祿大夫,遷尚書右丞,很快又升為正二品左丞,封郜國公,進拜右丞相,封衛國公,達到了漢人最高的政治地位。

蔡鬆年雖然身居高位,但是內心很矛盾。他本想隱居山野,采菊東山,可晚年受到金朝女真統治者極高的榮寵,他不能不報答金朝的知遇之恩,而內心深處的民族意識又使他感到精神壓抑和恐慌。正因為如此,蔡鬆年雖然在政治上享有殊榮,但並不高壽,五十三歲就死了。

蔡鬆年死後,金朝還拿他作為樣板。海陵帝親自到蔡鬆年府上祭奠,加封他吳國公,朝廷出資把他送回真定安葬,汴京城裏四品以下的官吏要護靈十裏,浩浩蕩蕩,為的就是一個名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