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鬆年死後,金朝拿他兒子做樣板,特恩他的長子蔡珪為翰林修撰,二兒子賜進士第,待遇優厚。蔡珪任翰林修撰八年後,改戶部員外部兼太常丞。凡朝廷中各項製度的增損,都由他編類詳準,檢討刪定,相當於朝廷的秘書長。
後授他河東北路轉運副使,相當於山西的省長。不久他又入翰林修撰,遷禮部郎中,封真定縣男爵,地位也很高。
但是,不幸的是蔡珪得了一種怪病。他一下子失音不能說話了,再也不能像他爹那樣為金朝鼓吹了,所以他不得不退休回家,寫寫書法,玩玩詩詞,了卻餘生。1174年病逝。
蔡珪是金朝很有才氣的一代文人,不僅詩詞寫得好,他的書法也很有名,尤其是篆書,有唐代趙郡李陽冰的遺風。
前幾年在北京城裏發掘出來的一通著名石刻——呂徵墓表,就是蔡珪書寫的碑額,受到書法家們高度評價。
要說蔡珪因為失音而一生留下遺憾,但他畢竟還算錦衣玉食,下麵要說的這個真定名人,可算真的倒黴。
紅顏禍水,一個妃子如何攪得滿朝風雨?
仗義執言,一篇奏章怎樣招致鋃鐺入獄?
百口莫辯,一首詩詞為何引發仕途悲劇?
周昂,字德卿,真定人,二十四歲中進士,做河北南和縣主簿,管戶籍。他政績不凡,升到現在北京良鄉令,又遷監察禦史。
他是金朝最有名的詩人和文學大家。但是仕途如日中天的時候卻在一場黨爭中,身陷文字獄,被發配東海十多年。
這要從金朝宮廷腐敗和派係鬥爭說起。
金章宗對元妃李師兒非常寵愛,就像唐朝的楊貴妃,李元妃的兄弟都位居高官,一家權勢熏天,士大夫們都依附她家。
丞相胥持國向李元妃百般獻媚。李元妃出身微賤,也想借助權貴抬高地位,所以經常在章宗麵前誇獎丞相的才能。金章宗被李元妃的枕頭風吹得不辨真偽,非常寵信這個丞相。周昂的好友冀州人路鐸上書章宗,說李元妃出身低微,有辱聖德,她的兄弟們恃寵索賄,有楊國忠之禍。這本來是忠於皇帝的良言,但是惹惱了金章宗,路鐸被從官場除名,布衣還鄉,後來又被派到偏遠地方做候補官員。
周昂對這個朋友很仗義,就寫了《送路鐸外補》為其送行。詩中寫道:“龍移鰍鱔舞,日落鴟梟嘯。未須發三歎,但可付一笑。”意思就是:龍走了,泥鰍鱔魚狂舞,日落了貓頭鷹叫囂。所以你不必哀歎,付之一笑便可。
本來朋友之間送首詩很正常,不料這首詩為真定的周昂招來一場橫禍。這得怪周昂的好朋友趙秉文。
趙秉文是金朝著名學者,河北磁縣人。
當時,到金朝任應奉翰林字學,就是給皇帝寫寫抄抄的筆吏。他剛任職,就上書章宗,顯示自己的才華,論述為君之道,希望“陛下進君子,退小人”。章宗派人把趙秉文召入宮中問:“當今君子是誰?小人為誰啊?”
趙秉文說:“臣剛從外地進京,聽到朝廷士大夫議論如此。大家對丞相評價不高。”章宗剛任胥持國為宰相,特別寵愛,聽趙秉文非議胥持國,大怒,把他交由胥持國處理。胥持國把趙秉文下獄,審問來龍去脈。趙秉文經不住嚴刑拷打,招供了自己恩人、朋友私下說的話,包括禦史周昂等人。
於是胥持國就把這些漢族官吏拘捕,並搜查他們誹謗朝廷的書信文稿,結果發現周昂《送路鐸外補》這首詩。胥持國等認為,這首詩是把龍、日比作死去的先皇,而用鰍鱔、鴟梟誹謗當今皇上。章宗聽了怒不可遏,結果各杖趙秉文和周昂七十,全貶外官。
後來,周昂費了好大勁在朝廷遊說,總算又被起用,但隻能到沒人願去的邊塞當都軍。好不容易,獲得了一點戰功,以邊功委任他做三司官。可他不願出任三司,自請跟隨宗室親王去戍邊,到河北抗禦蒙古。結果在蒙古大軍進攻時,金朝的親王臨戰脫逃,周昂臨危抗擊,最終寡不敵眾,城破人亡,成為金王朝戰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