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詩人使金多感觸、真定經濟得複蘇(1 / 2)

金滅北宋後,南宋與金以淮河為界,南宋皇帝以“侄兒”身份敬奉金國。

四十五年後,在金朝重鎮真定城裏,來了一位南宋的官員,受到真定人民的跪拜。許多真定的老人,拉著這位官員的手,痛哭流涕地訴說往事,稱這位南宋的官員是“中華佛國來的親人”。這位南宋官員就是範成大。

範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江蘇吳縣人,就是今蘇州市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也是著名的愛國政治家。此次他受命出使金國,途經真定,才出現開頭的一幕。

範成大此次出使,任務有二:一是宋朝皇室的祖陵在河南鞏縣、洛陽。

四十多年來,南宋王朝雖一直對金朝奴顏婢膝,納賦進貢,但他們連祭祖的權利都沒有。於是南宋朝廷就想用“祈請”的方式,申請收回趙家祖墳所在地河南的部分土地。二是懇請在外交上,讓宋朝用大宋朝皇帝的官文給金朝行文。

範成大擔負著這樣窩囊的使命出使金國。臨行前,連宋孝帝本人都覺得羞愧難當,他心裏明白,派誰去誰都是凶多吉少。因為四十年前,宋朝派資政殿大學士宇文虛中出使金朝,宇文虛中就被軟禁,再也沒能回來。臨行前宋孝宗對範成大說:“我朝無力收複失地,才害你冒死出使,實在是難為你啊!”

與虎謀皮,範成大能否如願成功?

物是人非,真定人為何蓬發如鬼?

睹物傷懷,真定舞如何叫人流淚?

範成大這次出行,寫了一卷旅行日記,叫《攬轡錄》,取東漢名士陳蕃“登車攬轡,澄清天下”的意思。

他在暑期六月“出國門”,八月渡淮河出國界,十月歸來,在金國逗留了兩個月。這一次出行,他充滿壓抑、悲愴,而又滿懷忠義豪情,因此他的日記特別感人。如寫北宋舊都東京汴梁的殘破:新宋門內“彌望悉荒墟”,“大相國寺,傾簷缺吻,無複舊觀……凡東京一門一樓,皆羅列其舊名與‘虜改’之新名”。簡單的記錄,反映了兵亂之痛和國殤之恥。

更讓他心碎的是在真定、大名一帶看到的情景。他看到淪陷四十多年的中原遺民,“民亦久習胡俗”。本來,漢人的男子遵照“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訓,長期蓄發。可是,金朝強迫漢人男子“剃頭辮發”,“削發不如法者死”。範成大看見,“男子髡頂”,都剃成女真人的發式,“村落間多不複巾,蓬辮如鬼”。

有些父老鄉親見到範成大如同見到了親人,指著範成大說“這是中華佛國來的人”,於是“老嫗跪拜者尤多”。

同時,他也感歎金兵入主中原後,河北各種匠作絕技都已經失傳。譬如絲紡織技術,河北原本是勝地。《宋史·食貨誌》說:河北是“蠶絲、織紝之所出”的地區,有“衣被天下”之稱。朝廷在真定、山東青州、成都等地設置織錦的場院,主要織錦綺、鹿胎、透背等高級絲織品。定窯、邢窯、磁州窯的瓷器工藝和漆器漆工,無不精絕。

另外,文房四寶的製墨技術,自古出自真定、易州。真定府的太行山出鬆木,具有製墨的自然條件。有個叫張滋的匠師,擅長製墨,“膠法精絕”,世人爭相購買他製的墨,連皇室也喜歡使用,北宋末期開封大觀庫中存有數萬斤張滋墨。

真定人陳贍遇到異人相傳,掌握了製墨的獨特技法,用山中的古鬆燒煙,和上膠。

他做的墨越放越滋潤,研出來的墨不易變幹。因此,他製的墨很受歡迎,每斤可賣五萬錢。真定名墨,是著名的文房四寶之一。但“靖康以後,群工南渡”,河北看不到當年的寶貝了。

除《攬轡錄》以外,範成大這次出使金國,還留下七十二首詩詞,彙編成《北征小集》。其中有一首《真定舞》詩寫道:“紫袖當棚雪鬢凋,曾隨廣樂奏雲韶。老來未忍耆婆舞,猶倚黃鍾袞六幺。”意思是說:鬢發蒼白的紫衣舞女在大棚裏跳舞。遙想當年他們隨著古樂在宮中起舞,如今老了仍在跳老婆婆舞蹈,伴著黃鍾唱著《六幺》名曲。

《六幺》,又名《綠腰》、《錄要》,是唐代著名大曲之一。

範成大在這首詩的小序中說:途中看到胡虜樂舞遍及中華。唯有真定還有北宋京師汴京的舊樂工,“尚舞高平曲破”。真實而辛酸的詩,反映了金滅宋之後汴京樂舞藝人留在真定的情況。

範成大經過滹沱河的時候,還留下了一首《滹沱河》詩,其中寫道:“問道河神解造冰,曾扶陽九見中興。如今爛被胡膻涴,不似滄浪可濯纓。”前兩句說的是劉秀渡滹沱河結冰淩透的典故,筆鋒一轉,他感歎:“可是如今已經破敗,到處是胡人的膻氣,已經不像滄浪之水可以洗纓了。”

範成大這次出使不可能獲得任何結果,也不可能達到預期目標,與虎謀皮,不得而終。但是,範成大在金朝皇帝大臣麵前表現得凜然風骨和豪俠氣節,不得不讓金朝皇帝為之慨歎。金朝皇帝根本不回答南宋朝廷的祈請,反而對範成大進行威逼利誘:“如果你留在金朝,可以封官進爵,不然,你就回不去了!”範成大威武不屈,寧願殉國也絕不降金。最後金朝不得不說,範成大的這種慷慨氣節“可以激勵兩國臣子”。這種弱國外交也算爭取到一點精神上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