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金兵滅宋,在石家莊地區打了三次大的戰役。愛國將領們頑強抗金,為國捐軀。
硝煙沒有散盡,戰火依舊燃燒。還是這塊熱土,還是殘酷的戰爭,但卻澆鑄出三位同樣鐵骨錚錚、戰功赫赫的大英雄。第一位就是鎮守真定的河北西路製置使李邈。
李邈,字彥思,江西清江(今樟樹)人,是唐宗室宰相李適的後裔。他少年聰慧,入仕後,做過監潤州酒務、糧草提轄、河間府通判。但天妒英才,李邈受到權相蔡京、童貫的排擠,頻繁換職。他自薦做了使遼的副使,回朝後,童貫聯絡金人攻遼,派人去谘詢李邈。李邈告訴他說:別相信女真人,如果金兵一旦滅遼,必將南下,危及本朝。童貫認為這是李邈有意為難他,就到皇帝麵前進讒言,把李邈罷了官。結果,宋、金聯合滅遼後,金兵果然大舉南下。李邈臨危受命出任河北西路製置使,鎮守真定城。
金兵攻陷井陘後,副元帥宗望率兵東出土門,準備進攻獲鹿。當時的北宋皇帝已經投降,傳令各路軍民停止抵抗,甘作金國的“侄皇帝”。李邈認真分析了形勢,一方麵鼓勵軍民堅決不能投降,一方麵集中兵力嚴陣以待。他招募民眾數千人助戰,有人來到真定城勸李邈奉詔投降,被李邈當眾處斬。
當時李邈認為金兵的騎兵東趨,銳氣正盛,獲鹿城畢竟隻是一座小城邑,很難長期固守。所以,李邈就和戰士們商議,把獲鹿城的守軍統一集中到真定城,利用真定城堅固的城池和外城之內的土地解決給養,準備固守城垣,迎擊金兵。
攻城的號角吹響了,宗望所率的金兵兵臨城下,他們利用先進的攻城戰車從西麵、南麵開始進攻。
真定失守,宋軍怎樣麵對壓境金兵?
出山救援,收複真定為何功敗垂成?
理應固守,趙州官兵為何出城進攻?
真定府路都鈐轄劉翊(就是真定路總兵)率領部下晝夜守城,與金兵搏戰。真定保衛戰持續了四十天,打退了金兵上百次進攻。十月,金兵於黎明時“忽鼓眾憑堞而上”,西城門首先失守,城被攻破,宋軍腹背受敵。在金兵猛烈的攻勢之下,李邈率眾巷戰,寡不敵眾,欲跳井自殺未遂,被金兵俘虜。李邈被俘後,昂首不跪,不飲不食。金兵用盡酷刑,甚至用火燒烤他的眉毛、胡須及髀骨。
宗望說“這個人氣節高傲不可屈”,要派他去做滄州知府,李邈大聲怒罵,金人大怒,於是殺害了他。臨刑前,李邈麵向南方拜了兩拜,“談笑赴市至死不改”,慷慨殉國,成為千古留名的烈士,後來被追諡忠壯。
真定失守了,金兵又把魔爪伸向了趙州,趙州主帥韓世忠屢次巧施妙計,重挫金軍。
韓世忠,字良臣,是南宋著名詞人和名將,陝西延安人,知名度很高。他的小妾梁紅玉,曆史上確有此人,她就是在古典戲劇中那個擂鼓助戰的民族女英雄。
韓世忠身材魁偉,出身貧寒,十八歲從軍。他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
宣和三年(1121年),韓世忠隨北宋大軍出兵燕山,準備收複被金所掠失地。結果宋軍不堪一擊,潰不成軍,唯有韓世忠與另一員戰將率五十餘騎兵且戰且退,退守滹沱河。恰好遭遇金兵兩千餘騎準備渡河,韓世忠令他的戰友率兵埋伏在高岡後,出其不意突襲兩個執旗的金兵將領,敵軍大亂,多名金兵被追斬。
韓世忠有勇有謀,他的老上司王淵盛讚他“真萬人敵也”。
王淵,字幾道,甘肅臨洮人。六年前,宋軍討伐方臘起義軍的時候,王淵是先鋒官,而韓世忠是他手下的一名小校。韓世忠按王淵的囑咐,與方臘軍戰不幾合就佯裝敗走。方臘貿然追擊,結果中了王淵埋伏而大敗。韓世忠乘勢追擊,親手擒獲方臘,所以王淵讚他“真萬人敵也”。隨後,韓世忠南征北戰,戰功赫赫,成為北宋末年的一員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