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金滅北宋攻真定、三大英雄抗金兵(2 / 3)

靖康元年(1126年),王淵為真定府總管、都統製,來到我們真定、趙州一帶。這時已入冬,金朝一員主將統步騎萬人,圍攻趙州城。韓世忠和王淵靈活指揮,打退金兵多次進攻。日久,城內糧草漸缺,有人勸說韓世忠、王淵突圍南下。但韓世忠認為,固守趙州,對於遏製金兵具有戰略意義。為了奪取糧草,韓世忠決計奇襲敵營。

在一個風雪彌漫的深夜,韓世忠親率數百勇士,闖入金兵大營,火燒營帳。正在睡覺的金兵看到通天大火,聽到人喊馬嘶,紛紛逃竄,自相殘殺。金軍首領慌忙出帳,卻被四散的驚馬踐踏如泥,其他金將急忙率領殘兵逃走了。

韓世忠總覺得這場戰役勝得很容易,不知道為什麼金兵逃跑得那麼快?後來聽從金國來的人說,原來金兵主將在那天夜裏被亂軍踐踏而死,所以眾金兵才撤退。

這一仗,韓世忠以少勝多,繳獲了大批糧草、軍馬等物資,打擊了金兵的氣焰,激發了河北人民的抗金鬥誌。但是由於朝廷腐敗,韓世忠、王淵等愛國將領不可能挽救宋王朝的命運。

皇帝被俘,宋朝抗金為何沒有就此平息?

義軍突起,五馬山寨用何戰術麵對強敵?

尋求聯盟,一紙契約能否收複被占失地?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金兵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和皇後、親王妃嬪以下至宗戚百官約兩千餘人。宗望押徽宗、宗翰押欽宗分兩路回師北上。徽、欽二宗一路上悲涼淒苦,艱難不可言,到了真定才得以進城。輾轉至金朝都城會寧府,今黑龍江省阿城市南,分別被封為“昏德公”、“重昏侯”這種帶有侮辱的封號。趙匡胤建立的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王朝滅亡,石家莊一帶成了金朝的領地。

宋朝的康王趙構逃到山東,金兵數萬人馬前來進攻圍剿。兵臨城下,北宋軍民人心危懼,韓世忠率兵救援,占據城外與金兵力戰。第二天,金兵大帥率眾數萬到達,雖然韓世忠部下僅千人,但他們卻勇猛突入敵陣,斬了金兵大帥,金兵潰敗。

韓世忠在平定各地叛亂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為官正派,死後被拜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諡號忠武。

第三場戰役,是五馬山寨之戰。抗金民族英雄是五馬山首領馬擴。

真定府、趙州一帶陷於金後,金兵所至,人民的生產、生活遭到嚴重破壞。特別是金兵俘漢人為奴,並下令剃發,致使當地人民義憤填膺,抗金鬥爭此起彼伏,出現了許多民間的抗金武裝。比較有名的是讚皇縣“五馬山寨軍”。

五馬山位於讚皇縣城東十裏,是讚皇縣的一處曆史名勝,因為有五匹石馬而得名。

1126年金兵南侵,五馬山附近農民自願結成義勇民兵,依山水結寨,推舉馬擴為首領上山抗金。

馬擴,字子充,王淵同鄉,甘肅臨洮人,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抗金義軍的首領。他的身份跟他的姓還真有密切關係,是個賣馬的。但他中過武舉,善騎射,而且射術很高。

力主抗金,馬擴為何要請他人坐上帥椅?

上書朝廷,南北夾擊戰略因何施展不利?

國土淪喪,南宋疆域為何再現抗金義旗?

馬擴雖然出身行伍,但在外交方麵卻很有天賦,在與金、遼的交涉中都能做到不卑不亢。金最終能在宋軍表現極其拙劣的情況下交換燕京,馬擴是出力很多的。正因為此,馬擴被從承節郎提拔為遙郡防禦使,成為中級武官。

北宋後期,他隨父親從事茶馬互市,奔走宋、遼、金之間。他受宋朝委托,以買馬為名出使金國,代表宋王朝與金國秘密簽訂了《海上之盟》,約定宋金合兵進攻遼國,收回燕雲十六州之後,歸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