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靖康之變金滅宋、真定軍民抗金兵(1 / 3)

北宋末年,真定、井陘一帶流傳著許多北宋軍民抗擊金兵的悲壯故事。

在井陘縣的天台山,有一座山洞。洞裏留下了靖康二年(1127年)天威軍匠人胡濟的刻石,上麵刻著“靖康元年初三,北塞胡賊侵犯河北、河東兩路,人民向此安居……”的字跡。這塊刻石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天威軍,就是北宋時期井陘駐軍,治所在天長鎮,是縣一級的軍鎮。這座天長鎮,是井陘盆地的戰略要塞,背靠雪花山,前臨綿曼河,易守難攻,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前麵我們說過,在五代時期,晉王李克用幾次進攻成德軍節度使王鎔,都在這裏激戰。

這一回,我們要講三場悲壯的戰爭:真定之戰、救援太原之戰、天長鎮之戰。

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佞當道,社會危機嚴重,真應驗了那句話,“落後就要挨打”。

在北宋王朝衰落的時期,遼國也由盛轉衰,東北的女真族興起。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朝,反遼的鬥爭日益激烈。

這時,無能的宋徽宗企圖借助金兵從遼國收複北方的燕雲十六州,於是派使者與金朝簽署《海上之盟》。派大奸臣童貫為河北、河東宣撫使,就是河北山西的欽差大臣,率領軍隊接應金兵。但是,金朝在和北宋聯合滅遼的征戰中,發現宋王朝實在是太腐敗無能。童貫除了橫征暴斂之外,別的什麼都不行。在白溝與遼兵交戰,不堪一擊,大敗而歸。童貫打仗是草包,害民是鷹犬。所以,金朝占了燕雲十六州後,不但不還給北宋,反而有更大的野心。

1125年二月,金朝滅了遼國。當年十月,撕毀與北宋的盟約,開始進攻北宋的河北、河東之地。石家莊一帶的真定府、趙州一帶,很快變成了金兵南下的戰爭要道。

本文要說的第一場衛國戰爭,就是真定之戰。

1125年,金太宗采納相國兒子宗翰的建議,以其弟弟完顏杲為大元帥,以宗翰為左副元帥、太祖二兒子完顏宗望為右副元帥,分兵兩路,沿太行山東西兩側南下,進攻河北路和山西的河東路。

當時北宋一員大將郭藥師被金兵打敗後,投降了金兵,成了漢奸,為金兵充當向導。金兵在東路攻陷了保州,圍定州,西路攻太原,燒殺搶掠。農曆十二月,宗望的東路金兵占領了定州城,大兵南下,進入真定府境內。

北宋的真定守將是福建莆田人陳淬。

這個陳淬,字君銳,福建莆田人。年輕時因參加科考不中,投筆從戎,率領軍隊轉戰河北、陝西二十餘年,戰功赫赫,是宋遼邊境的名將。1122年,出任真定府路馬步副總監,相當於石家莊保定軍區的副參謀長,兼知北寨。

裝備精良,女真騎兵如何野蠻入侵真定?

保家衛國,三千軍民怎樣合力伏擊金兵?

國恨家仇,陳淬父子能否誓死效忠北宋?

金軍主力是女真騎兵,他們的步兵在作戰時僅用以壯大聲勢。女真騎兵裝備很特殊,很像古代歐洲的騎士,一般披掛幾十斤的重甲,把全身包裹起來,腦袋上帶著堅硬的兜盔,隻露兩隻眼。他們的兵器是弓箭和大刀。女真騎兵使用的箭鏃,箭頭有六七寸長,很像帶倒刺的鑿子,一旦射入人體就拔不出來。他們擅長遠射,卻短於白刃近戰。

他們的騎兵陣勢,叫做“更進迭退”。一批騎兵衝上去,一個回合繞回來,而另一批騎兵衝上去,輪番衝擊。

當時,隨著火藥的使用,開始從冷兵器向火藥兵器過渡。“金人攻城,長於用炮”。在大規模的攻城戰中,他們使用複雜的攻城器械和火炮。

麵對女真騎兵的野蠻入侵,鎮守河北的名將陳淬派人到各縣組織義勇,抗擊金兵。

定州、真定三萬軍民聯合起來,利用桑棗林和河渠塘泊、蘆葦蕩等防禦工事,伏擊金兵。在新樂沙河一帶愛國軍民用絆馬索和鉤鐮槍,襲擊女真騎兵的戰馬,消滅了一名金朝大將和他率領的數百名騎兵,是金兵南下以來受到的最大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