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副元帥宗望,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二兒子,金太宗的弟弟,人稱二太子,也是著名的金兵大帥金兀術的二哥。宗望得知金兵遭到伏擊,馬上派大將率領數萬騎兵圍剿真定軍民。抗金軍民英勇反擊,打擊女真騎兵,殺死金兵近千名。但在金兵的圍攻中,新樂、定州一帶兩萬名北宋義士壯烈犧牲。
宗望原本想利用騎兵優勢,迅速南下,直撲北宋都城開封,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北宋的軍民如此英勇。因此,宗望對孤軍深入攻取汴京開始猶豫了。尤其是麵對鎮守河北三年多,享有“河北第一將”盛譽的陳淬,遼兵不敢越雷池半步。
可是,投降金朝的漢奸郭藥師乘機慫恿說:“陳淬雖勇猛,但宋軍不堪一擊,所以大帥不必擔憂,盡管乘勝南下,直撲汴京。”宗望聽了漢奸的話,率軍進攻汴京開封。
宋徽宗麵對金兵強大的攻勢,倉皇把皇位傳給太子趙桓,就是宋欽宗,改元靖康。結果兩天之後,慶源府趙縣城就被金軍攻陷。隨後,宗望領兵圍攻真定。當時,陳淬率領守城的五千名將士,固守城垣,英勇抗敵。經過幾天艱苦的戰鬥,陳淬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被迫帶領軍民連夜從真定南門突出重圍,致使真定城池失守。他的妻兒一家八口全部被金兵殺害。幾天之後,陳淬又組織兵力,乘著金兵南下、城中兵少的機會,與城內抗金軍民裏應外合,再次奪回真定城池。這在靖康之役抗金鬥爭中,創造了兩度占領真定城的奇跡。
陳淬作為北宋末年一員名將,在英勇抗金之後,再次突出重圍,率軍南下。1127年被委任為諸軍統製,相當於大軍區司令,駐守大名府。靖康二年,南下安徽。第三年,再次率領宋軍北上抗擊金兵,結果北宋軍隊全軍潰敗,唯有陳淬英勇衝殺,拚死戰鬥,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和兒子一起慷慨殉國,成為靖康之變中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
真定名城,是一座忠貞愛國的名城,也是一座寫滿慷慨悲歌的英雄之城。
第二場戰役,是真定軍隊救援太原的赴難之戰。主要人物是北宋河北製置使種師中。
種師中(1059-1126),字端孺,洛陽人。種家三代都是北宋的愛國名將,英勇善戰。他的哥哥種師道是北宋末年與李綱齊名的愛國誌士,他堅決支持丞相李綱抗金衛國。
可惜這個種師中,生不逢時。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金軍圍攻太原、定州,種師中被授為河北製置副使,就是河北軍區副司令。當時金兵的西路軍元帥宗翰已到了山西晉城。種師中建議出其不意,從邢台西進,襲擊金兵側後方。但無能的北宋朝廷沒有批準,後來卻命令他從真定出發,經井陘西進到平定。種師中明知這種戰法很不高明,但還是奉命率軍西進,英勇作戰,穩定了井陘天長鎮的防禦,收複了壽陽、榆次等地,然後率領軍隊回師真定。
朝廷昏庸,太原之役如何凶多吉少險象環生?
三代忠良,種師中又怎樣義無反顧踏上征程?
死生之際,百餘將士能否堅守陣地迎來援兵?
靖康元年的五月,宗翰從太原回到山西大同。北宋朝廷誤以為金兵可能撤退,就命令種師中出師,去解太原之圍。
種師中明知這場救援很可能有去無回,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征程。他衝破金兵的多次阻截,進攻到山西壽陽縣,遭到數萬金兵的襲擊,種師中率兵取得五戰三勝的戰績後,退到壽陽縣西南殺熊嶺。他孤軍死戰,而本來應該前去接應的宋軍援兵卻沒有接應。兵困糧乏,士卒潰散,身邊僅留百餘將士的種師中身中四處重傷後仍裹傷力戰,最終壯烈殉國。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在這裏,我們還要提到成為抗金名將之前的青年嶽飛在這場戰役中的故事。
1122年九月,真定知府兼真定府路安撫使,統轄真定府、相州安陽等六個州府的軍務。為了備戰,招募軍卒,擴充軍隊,河南湯陰農民出身的嶽飛應募當兵。但北宋王朝沒有讓這支軍隊去進攻遼兵,而是派他們去鎮壓被稱為“劇賊”的一群戲子起義軍。嶽飛是當時的小軍校。不久嶽飛的父親病逝,他返回老家湯陰服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