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壽縣傾井村,位於靈壽縣城西側,現在分為南、中、北三個傾井村。這裏就是北宋宰相韓億的故裏。
韓億,字宗魏,鹹平年間進士,曾任河南永城知縣,以善斷疑案著稱。鄰縣有什麼難斷的公案,處理不了的,就請韓億前去議決。不久韓億改任河南淮陽通判,當時黃河破堤決口,他用官府的資金修築河堤,不給百姓增加賦稅,口碑不錯。
宋真宗時,因為韓億是宰相王旦的女婿,為避嫌而屢任外官,知陝西洋州,後升為屯田員外郎,知相州(今河南安陽)。當時河北大旱,轉運使不以實情上報,韓億據實上書,向朝廷報告饑荒的實際情況,希望能救濟百姓。
後來,有人揭發他兒子韓綱接受賄賂,韓億自以為廉潔無私,請求親自審查,不料確有其事,結果被降職通判大名府。
王旦死後,韓億才被召入朝,升開封府判官,後出為河北轉運使。當時的河北轉運使衙門在魏州大名府。
宋仁宗初年,韓億進判大理寺丞,管司法。當時,臨江知府派人送金子賄賂宰相王欽若。韓億知道了,就動用刑偵手段,趁著臨江知府的衙吏到京行賄,叫來審問。宰相王欽若知道事已敗露,就抓了行賄的衙吏上報朝廷。他說:“我作為宰相非常清廉,拒腐蝕,永不沾,現把行賄的人抓來請求治罪。”皇上下旨交禦史台處置,行賄的知府狡辯說:“我可沒讓他給王丞相送金子,是這個蠢材把我給親戚的金子錯送到了丞相府上。”韓億進行了徹查,讓衙役說了實情。
原來這個知府得了病,怕因病免職,所以給宰相行賄,隻是金子沒送到就暴露了。於是,罷了知府的官,查處了宰相王欽若,朝野稱頌。
宋代的茶馬互市是宋朝與周邊遊牧民族的一項重要貿易活動。茶馬互市的稅賦是國家大宗稅收,管理茶馬稅賦的三司使為增加國庫收入,更改舊茶法,頒布新茶法。結果新鮮的好茶都讓商人經營了,質次過期的茶留給官府,還有不法商人乘機欺行霸市,有的官員乘機讓自己的親屬倒賣茶葉,官商勾結。韓億對有關的官員進行彈劾,處置了一批官員。韓億為維護宋王朝利益,不論官職大小,隻要危害了國法或以權謀私,都不留情麵。史書說他敢於堅持正道,可見是真的。
能言善辯,韓億如何靈機一動應對質詢?
與眾不同,掌管軍事卻為何令武將學文?
勞苦功高,古稀之年又因何受罷官處分?
後來,朝廷給韓億授職為龍圖閣侍製,奉命出使遼國,以示修好。他見到遼皇帝,暫時不提修好之事。而當時的副使是皇太後的親戚,喜歡顯擺自己,竟背著正使韓億不顧外交紀律,私下向遼皇帝傳達皇太後希望南北和好的旨意。遼皇帝反過來問韓億:“皇太後既然有此旨意,大使您為何不說呢?”
韓億很機敏地回答:“兩朝世代友好是本朝對使者一向的訓導,並非本大使這次專門口傳的旨意。”從這件事看出,韓億很有外交智慧,因此受到稱讚。
有一年,吐蕃與西夏相互攻伐。吐蕃為了向北宋示好來獻戰利品,朝廷準備加封吐蕃王為節度使。韓億認為,應該利用吐蕃和西夏的矛盾來穩定西部邊境,不宜厚此薄彼,朝廷采納了他的意見。
北宋政治家範仲淹任開封知府時曾向皇上獻“百官圖”,揭露官員之間的裙帶關係,指責宰相選拔不公,而暗中卻向朝廷舉薦韓億,說他有宰相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