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真宗祭天祈求五穀豐登時,賈昌朝進獻了一篇辭藻華美的頌辭,初露才華,皇上一高興,賜同進士出身,任江蘇常州主簿。不久,賈昌朝任國子監說書,後來為崇政殿說書,就是給皇上講座。
賈昌朝很反對佛教侵占民田建造寺院。
有一年,西域和尚要給北宋皇帝進獻佛骨、佛像。皇上很高興,於是想重修太平興國寺。結果賈昌朝對皇上說“使不得”。說之所以曆史上有好幾代帝王要滅佛,就是因為寺院道觀占地太多了,給他們耕種的佃農,比給朝廷種地的人還多,這些為他們種地的佃農,都不給朝廷交賦稅,朝廷沒了稅賦,如何富國強兵?皇上一聽言之有理,采納了他的意見。
到仁宗時,宋與西夏交兵,主要戰將劉平被西夏俘獲,邊疆一些官員汙告劉平賣國降敵,朝廷準備拘捕劉平的家屬。賈昌朝卻在朝上說:“想當年,漢朝的李陵是將中良將,不幸被匈奴俘虜,本來他忠心愛國,可朝廷說他投降變節,抓了人家親屬,那不是逼著他賣國嗎?這個劉平何嚐不是一員愛國將領,我們可不能幹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傻事。”
在宋遼和西夏關係緊張的時候,有人建議給遼朝增加每年的供奉,誘使遼兵攻打西夏,賈昌朝堅決反對。不久,遼兵乘北宋和西夏交兵之機,向宋朝索要關南十縣。賈昌朝上書陳述邊防六事,建議招撫周邊各族,牽製和削弱北麵的遼國和西北的西夏,安撫西北各蕃部,加強偵察力量,預知敵情,避免用兵失誤。他的建議多被采納施行。
後他又請審核各路的經費,罷除不急之需。皇上下令與三司合議,每年能省下百萬緡錢。
慶曆五年,賈昌朝拜為宰相。這時候,他也就和王安石、韓億一樣,為了穩住自己的地位,開始玩弄權勢,排斥異己。
正好這一年春天大旱,皇帝主動減膳,節省開支。賈昌朝給皇帝上課,大講漢朝在災異嚴重的時候罷免三公。如今,咱們也得減員,尤其是應該罷黜參知政事這類高官職位,做出表率,再裁減地方官員。他說得是冠冕堂皇,實則是排斥異己。結果這一招不但沒有實現,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引發了參知政事的反擊。朝廷一看,你賈丞相能說會道,一代辯才,竟然都用到搬弄是非上了,幹脆先免你賈昌朝的宰相,降你工資,做個表率吧,讓你到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河北安撫使。其實皇帝很賞識他的辯才,賜給他銀飾坐轎,稱他是“大儒元老”。
賈昌朝到了河北,有管財政的三司使要挪用河北的庫錢,賈昌朝堅持拒付。不久,他因鎮壓清河的貝州王則起義有功,移湖北襄陽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後因母喪,回家守孝三年。不久複任大名府兼河北安撫使,當時河決為患,賈昌朝治河賑災非常盡力,封許國公。
宰相文彥博卸任時,賈昌朝本來可以再次接任宰相,但有禦史彈劾他建大宅第,私結宦官及宮人。賈昌朝失去再次拜相的機會,出知大名府兼河北安撫使。
宋英宗繼位後,賈昌朝遷任鳳翔節度使,進封魏國公。治平二年病逝,終年六十八歲,諡文元。他為後世留下了《群經音辨》《國朝時令》《奏議文集》等著作。
宋英宗在他墓前立禦書墓碑:“大儒元老之碑。”
這正是:
韓億功過後人評,一門兩代出重卿。
一代辯才賈昌朝,毀譽參半青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