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剛正文豪歐陽修、仕途坎坷到鎮州(3 / 3)

當年,歐陽修的妹妹嫁給一個叫張龜正的人,不久就守寡,兩人無子,隻有張龜正前妻生的一個女兒。歐陽修憐憫她們,便把妹妹和沒有血緣關係的外甥女接到家中。

外甥女成人後,嫁給了歐陽修的遠房侄子。

可這個“外甥女”竟與家裏的仆人私通,被發現後,送到官府。不知是屈打成招還是受人唆使,這個外甥女張氏竟說歐陽修和她有不倫之情,還說歐陽修欺占了她們張家的財產。錢明逸為了陷害歐陽修,還用張氏的家財買了田地,寫上歐陽修的名號,羅織罪名,詆毀歐陽修。

歐陽修上表為自己辯白,仁宗皇帝多次做出批示,為歐陽修洗刷惡名,而且親筆給歐陽修寫了手詔,讓他放置家中,以皇帝的信譽保護歐陽修的名節。但這個姓錢的禦史,聯合朝中幾個姓錢的官吏堅決彈劾歐陽修,宋仁宗無奈,隻好免了歐陽修河北西路的官職,降為安徽滁州知州,時年歐陽修三十九歲。

這次緋聞事件,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

後人有的據此認為歐陽修好色,連外甥女都沾染,也有人認為,這場緋聞純屬小人陷害,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

歐陽修貶徙滁州,仕途和精神都遭到巨大打擊。

懷才不遇,醉翁憑借什麼排解精神憤懣?

時來運轉,不惑之年又被委以什麼重任?

風波再起,青雲直上時又因何被貶出門?

歐陽修在河北的這段經曆很不幸,政治上失意,精神上憤懣,所以,經常在真定府飲酒酣醉,賦詩抒懷。這些詩詞,為後人研究當時真定的自然、人文環境保留了珍貴史料,而且從一個側麵反映出這位文壇巨擘和政壇鬥士的內心世界。

歐陽修在寫給密友梅堯臣的《與梅聖俞書》中說:“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其中在《初伏日招王幾道小飲》詩中寫道:“北園數畝官牆下,嗟我官居如傳舍。滹沱北濾馬踏冰,西山病歸花已謝。”真實反映了他心灰意懶的內心境界。他的《過中渡二首》,也充滿傷感和悲情:“得歸還自歎淹留,中渡橋邊柳拂頭。記得來時橋上過,斷冰殘雪滿河流。”

此外,歐陽修作為北宋傑出的文學家、金石家,在真定期間,公務之餘,曾遍訪河北的名勝古跡,搜集大量金石碑文。

他在《集古錄》及其子為之整理的《集古錄目》中,保存了大批河北珍貴金石資料。其中關於真定《龍藏寺碑》的記載,對研究這通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隋碑,具有重要價值。

歐陽修被貶滁州後,不久又改知揚州、安徽阜陽等地。四十七歲時,奉詔入京,與宋祁一起編修《新唐書》。

五十歲時,他在朝廷和文壇的地位日益提高,以翰林學士的身份主持進士考試,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文化名人。

五十五歲,歐陽修拜樞密副使,後任刑部尚書等職。六十二歲的歐陽修,趕上了王安石變法,因發表異議,被貶河南。六十四歲時,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致仕退休。晚年歐陽修居住安徽潁州,一年後在家中病逝,諡號“文忠”。因此,後世稱為“歐陽文忠公”,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歐陽修一生才高氣傲,剛直不阿,敢於為民請命,受到後世的敬仰。歐陽修一生為官的地方,都被當地視為重要曆史文化遺產。譬如醉翁亭、揚州的平山堂,都是紀念他的建築。歐陽修在河北的這段經曆,為河北,尤其是真定留下了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

這正是:

一代文豪文忠公,剛直不阿貶真定。

愛民勤政空壯誌,緋聞毀譽稱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