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世界第一商人 ——猶太人神奇智慧的經商法寶(3 / 3)

事實上, “78∶ 22”法則的魔力很快就顯現出來了。首先,他在地段很不利的 M店,取得了一天 6000萬日元的好收入,大大突破一般人認為的 500萬日元的效益估量。當時正值年關賤價大拍賣,吸引了大量顧客,該日籍猶太商人利用這個機會和紐約的珠寶店聯絡,運寄來的各式大小鑽石,幾乎被搶購一空。接著,該日籍猶太商人又在東京郊區及四周,分別設立推銷點推銷鑽石,生意極佳,任何商店都沒有創下過每天 6000萬日元的記錄。相反 N公司由於開始沒有抓住占錢 “78”的有錢人,當全國各地銷路大開時,才低頭提供攤位,結果效益反而不如其他本來相對蕭條的商點。

這樣到了 1971年 2月,鑽石商的銷售額突破了 3億日元,該日籍猶太商人實現了曾許下的狂言。

鑽石生意成功了,奧秘在哪裏?就在於 “78∶ 22”法則。 N百貨公司卻對此有過懷疑,他們認為鑽石商品就好比美國凱迪拉克牌或林肯牌豪華小轎車,日本人能夠購買的很少,因此銷路一定不好。而該鑽石商人卻不這麼想,他把鑽石看成稍微高級的國產小轎車,是有錢的或稍微有錢的人都買得起的奢侈品,這一部分人雖占全國人口的少數,卻占有全國金錢的多數,賺這部分人的錢,效益必定很高。這便是猶太人 “78∶ 22”之魔法生意經的最好運用。

“78∶ 22”法則是猶太人經商術的精髓,適當地借鑒一下,或許你就是下一個洛克菲勒。

1分錢也要發揮 100%的效用

世界上流行這樣的說法: “猶太人是吝嗇鬼。 ”此說法或許有一定依據,但不能不說是一種誤解抑或是曲解。眾所周知,猶太人中可謂高手雲集,而作為商人,其職業本能反應的具體體現無外乎對物品的斤斤計較和對金錢分分的核算。因為作為商人,如不精打細算,不愛惜錢財,那麼利潤從哪裏來呢 ?

據說,猶太人出門買東西,不論花費多少,不論東西是便宜還是貴,他們都一定要索要賬單。猶太人到餐廳就餐時,如果看到一般餐廳中隻報賬而沒有賬單的話,他們就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世界上有許多民族對待金錢的態度要比猶太人馬虎得多。據說有一位希臘人經常光顧某家餐廳,每次吃大致相同的飯菜,但每次結賬,價錢都不相同,當然也相差不多。他的猶太朋友聽到這件事後,十分驚訝,一定要追究個所以然。希臘人卻說: “這麼一點小錢,何必認真 ?”猶太人聽後一邊搖頭,一邊連聲呼喊上帝,仿佛犯了什麼大罪過似的。

猶太人真的是吝嗇嗎 ?其實並不是這樣,他們隻是不喜歡去付不該付的錢。

猶太人普遍堅持錢不能隨便用,錢一定要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猶太人之所以堅持這種觀念,是因為他們更明白 “支出 ”和 “欲望 ”二者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讓人看起來似乎不好理解,但通過下麵一段文字,我們可能就會明白:用錢的人應該是一個能夠控製自己欲望的人。

人常為不能滿足的欲望而愁苦,而在猶太人看來,支出和各種欲望不能混為一談。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欲望,可是這些欲望並不能憑借自己的收入就得到滿足,因此,切不可把自己的收入浪費在不能滿足的欲望之上,因為許多欲望是永遠都得不到滿足的。

別以為億萬富翁有那麼多的金錢,就一定可以滿足自己心中的各種欲望,這種想法完全錯誤。作為億萬富翁,他的時間和精力都極為有限,他能到達的路程受到限製,他吃進胃裏的食物受到限製,而且他的享樂範圍受到限製。

欲望就好像是野草,農田裏隻要留有空地它就生根滋長,繁殖下去。欲望是無窮無盡的,但是你能滿足的卻微乎其微。人們要仔細研究現在的生活習慣,你們認為有些是必要的支出,但經過明智思考之後便會覺得可以把支出減少,也許覺得可以把它取消。因此猶太人把這句話當做格言: “哪怕1分錢也要發揮 100%的效用。 ”

猶太人注重開支的預算,一般根據 “預算的 90%支出、10%儲蓄 ”的原則,慎重使用收入,支出必要的支出及購買必需物品,把不必要的東西全部刪除,因為它是無窮欲望的一部分,不可容納和反悔。切記不要動用儲蓄的 10%收入,因為那是致富的本源。大家要養成儲蓄致富的意誌,保持對支出的預算,並及時對預算作有利的調整,調整預算能幫你保住已經賺得的金錢。

有一位猶太人在逛一家日本百貨公司的時候,偶然和一位日本經理攀談起來,那位日本經理很認真地問:“情人節、聖誕節、父親節、母親節等,我們都沿用了西方的習俗,可是還嫌不夠,請問在你們的風俗之中還有沒有可以送禮物的節日呢 ?如果有的話,請你趕快告訴我,因為我們日本人是很喜歡送禮的。 ”

這種說法在猶太人中成了笑談。猶太人雖然也會在某些值得慶祝的日子裏交換禮物,但隻限於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戚,所送的東西也是很便宜的禮物。禮輕情義重,收到禮物的人也都很高興。這是猶太人送禮的法則和智慧。事實上,比較恰當的說法是: “猶太人愛惜金錢 ”,但是,他們整個民族並不是都吝嗇得像鐵公雞。猶太人講究的是節製的生活。

猶太富商亞凱德說: “猶太人普遍遵守的發財原則,那就是不要讓自己的支出超過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過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現象,更談不上發財致富了。 ”

猶太商人在用錢方麵珍惜錢財的事例有許許多多,有不少已成為美談趣話。據說美國當今最大的財團之一洛克菲勒財團創始人曾經有過兩段有趣的故事:

洛克菲勒剛開始涉足商界之時,經營步履維艱,他朝思暮想地想發財卻苦於無方。有一天晚上,他從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是推銷一種發財秘訣的書。他為此高興極了,第二天急急忙忙到書店去買了一本。他迫不及待地把買來的書打開一看,隻見書內僅印有 “勤儉 ”二字,其餘再沒有任何內容了,他大為失望和生氣。洛克菲勒因此思想十分混亂,幾天寢食不安。他反複考慮該 “秘訣 ”的 “秘 ”在哪裏。起初,他認為書店和作者在欺騙他,一本書隻有這麼簡單的兩個字,他想投書指控他們在欺騙讀者。後來,他越想越覺得此書言之有理。確實,要發財致富,除了勤儉之外,別無其他辦法。這時,他才恍然大悟。此後,他將每天應用的錢加以節省儲蓄,同時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計地增加一些收入。這樣堅持了 5年,積存下 800美元,然後將這筆錢用於經營煤油。在經營中他精打細算,千方百計地將開支節省,把盈利中的大部分儲存起來,到一定時間把它投入到石油開發中。照此循環發展,其資本如滾雪球一般愈來愈多,生意愈做愈大。經過 30年左右的 “勤儉 ”經營,洛克菲勒成為美國最大三個財團之一的首領,直至 1996年,其財團屬下的石油公司,年營業額竟達 1100多億美元。

可見,猶太人經商致富的秘訣不單是精於做生意,還與他們善於節儉、不亂揮霍錢財有關。猶太人的用錢觀念總結起來可以這麼說:努力掙錢是開源的行動,設法省錢是節流的反映。巨大的財富需要努力追求,同時也需要杜絕漏洞,這正如古人說過的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世界上有許多猶太人成為大富豪,這是因為猶太人有可貴的勤儉精神。他們成為屈指可數的大富豪後,仍堅持節儉,保持著猶太人特有的愛惜金錢的精神。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這是一種理財之道,商海沉浮,不能不學會開源節流的理財之術。全世界都是賺錢的舞台猶太人長期沒有國家,這使他們生來就是世界公民;猶太商人沒有固定的市場,這使他們生來就是世界商人。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 “凡是有錢的地方就有猶太人。 ”

在原始早期,猶太人就借地利之優勢,或倒買倒賣,或長途販運。到所羅門王時期,猶太人就有自己的貿易船隊和艦隊,他們遠征印度,從那裏運回黃金和象牙、檀香木和寶石、猴子和孔雀。

大流散之後,猶太人被迫完全進入了國際貿易的世界市場。在各國統治者的驅趕追逐中,猶太人匆匆奔波,他們學會了機智靈敏地對付各種突發的生活和生意變故,他們熟悉了世界各地的市場行情,他們結交了天南海北的貿易夥伴。

在猶太人的眼裏,全世界都是賺錢的舞台。在他們看來,在當今商品世界裏,時間和知識都是商品。那麼國籍毫不例外地也成為商品,而且比一般商品更具有特殊性。猶太人認為,時間和國籍同樣可以用錢買到,隻要有錢,便可以買到別國的國籍。當然他們買國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加方便地賺錢,為經商掃除障礙。

為錢走四方是猶太人天生的特性。他們不僅自己天馬行空四處奔遊,販進賣出,同時還鼓勵別人這麼做。有人說猶太商人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最偉大貢獻,是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而新大陸的發現卻是猶太人為錢而 “走 ”的結果。猶太商人羅恩斯坦就是靠走世界致富的商賈。羅恩斯坦的國籍是列支敦士登,但他並非在列支敦士登土生土長,他用錢買來列支敦士登國籍。他買此國籍的目的何在呢 ? 列支敦士登是處於奧地利和瑞士交界處的一個極小的國家,人口 3萬,麵積 157平方公裏。這個小國與眾不同,國內征收的稅金特別低。這一點對外國商人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為了賺錢,該國巨資出售國籍。獲取該國國籍後,無論有多少收入,隻要每年繳納 9萬元稅款就行了 (不分貧富 )。

因而,列支敦士登國便成為世界各國有錢人向往的理想國家,他們極想購買該國的國籍,然而,原來隻有 3萬人的小國容納不下太多的人,所以想買到該國國籍也並非易事。

但是,這難不倒機靈的猶太裔人。羅恩斯坦就是購買到列支敦士登國籍的猶太商人之一。

他把總公司設在列支敦士登國,辦公室卻設在紐約。在美國賺錢,卻不用交納美國的各種名目繁雜的稅款。隻要一年向列支敦士登國交納 9萬元就足夠了。他是個合法的逃稅者,減少稅金,獲取更大利潤。

羅恩斯坦經營的是 “收據公司 ”,靠收據的買賣可賺取 10%的利潤。在他的辦公室裏,隻有他和他的女打字員兩個人,打字員每天的工作,是打好發給世界各地服飾用具廠商的申請書和收據。他的公司實質上是斯瓦羅斯基公司的代銷公司,他本人也可以說是一個代銷商。

猶太人認為創辦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一旦發現公司的存在不能創造利潤時,即使是再舍不得也要忍痛割愛,或拍賣或宣布倒閉。當然,猶太人更喜歡創建公司,不過,盡管他們兢兢業業剛在商界中闖出自己公司的名牌,隻要能獲取高額利潤,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將它賣掉。在這點上,他們是鐵石心腸,從不會感情用事,表現在經營上就是決策果斷。

新大陸發現後不久,就有猶太人移居,成為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一個世紀後,猶太人就控製了新大陸殖民地的貿易,絕大部分的進出口都握在他們手中。猶太人將殖民地的原材料運往歐洲大陸,又將歐洲的工業成品運往殖民地,從中賺取高額利潤。後來,猶太人甚至還投身於臭名昭著的奴隸貿易。

總之,猶太人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開拓和形成做出了卓越貢獻,而這卻是源於猶太人為錢去世界各地奔走的特性 !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後,猶太人已不滿足於小打小鬧了。於是他們四處奔走,販布帛,賣珍珠,做四方的生意,賺取八方的錢財。

當今世界,商場如戰場,而猶太人總能勝人一籌。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往往出現於最出人意料的地方:從威士忌到鳥食,從唇膏到穀物交易,從國防合同到地板覆蓋物,從稀有金屬到名牌服裝,從臨時性人事代理到光電複印,從計算機硬件到計算機軟件,從旅館到奶酪餅 ……所謂的生意場上無 “禁區 ”,既指交易內容上無禁區,也指交易對象上無禁區。猶太人便是把世界都當作了賺錢的舞台。

作為一個民族,猶太人獨立於世界各個意識形態勢力範圍之外,隻存在一種意識形態 ——耶和華上帝及其律法。所以,盡管 “二戰 ”前後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冷戰曠日持久,然而美國猶太人與蘇聯猶太人卻兩耳不聞窗外事,照樣做生意,充其量再請上一個瑞士同胞。難道各國政府對家庭內部的交易活動也要幹預嗎 ?

所以,猶太人在世界生意舞台上,盡可能地避免種種非理性的先入之見和純粹意識形態因素的影響和幹擾,從而使自己在生意場上獲得盡可能大的自由度,這樣一種生意經理所當然是每個商人不可不學的經驗,要記住猶太人有一種 “處處都能賺錢 ”的掙錢之道。

當青蛙坐在井底的時候,看到的天隻有井口那麼大。猶太人把世界當做賺錢的舞台,得到的當然是整個世界的財富了。

與猶太人的交往和禁忌

猶太民族是一個磨難重重的民族。在大部分時間裏,他們居無定所,漂泊流離。為了爭得一點生存的權利,他們甚至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因為要提防隨時都可能降臨的傷害和打擊,他們擔心吊膽,小心翼翼,稍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他們條件反射一樣迅速做出自衛的反應。作為這樣的弱勢群體,嚴酷的現實環境迫使猶太民族時時提防可能的災難性打擊,除了相信自己,他們對一切都持懷疑態度。

作為標準商人的代表者,猶太商人懷疑一切,這種傾向非常突出。

即使是今天猶太人的生存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在做生意時,仍受著傳統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影響,他們非常重視現金交易。

在猶太商人看來,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做生意賺錢,都會有風險,外部世界的瞬息萬變,任何意外事故的發生,都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商業計劃。如果能用現金的方式交易,商業往來中的諸多風險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消減和降低。

受這一常規理念的支配,猶太人在與人合作做生意時,即使受客觀條件的製約,不能用現金進行交易,他們也會對合作者的信譽、實力等進行嚴格的審查評估。特別是在對方處於受貨方的位置時,這種考察和審核也到了近乎嚴苛的地步。

毫無疑問,猶太商人是世界上最精明的商人,他們作風嚴謹,思維縝密,行動環環入扣,幾乎到了天衣無縫無懈可擊的地步。與其交往合作,切忌心存僥幸心理,更不能超越商業規律,去做一些有違基本準則的事情。一旦被他們發現其中有詐,結果往往是殊難預料。

嚴格遵守商業法則,是猶太商人取得成功的保證。隨著商業文明的興盛和發展,猶太人在商業活動中也被公認為信奉契約的典範。他們對外總是小心謹慎,對一切持懷疑的態度,絕不輕易相信別人,認為隻有以契約的形式進行固定,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

猶太商人把契約奉為神聖之物,自己則認真履行合同規定的責任和義務,對合作夥伴的要求同樣非常嚴格。在猶太商人的圈子裏,不能遵守合同的人,不僅僅是其商業道德的問題,人品也會遭人唾棄,一旦惡名在外,其必殊難立足。

在與猶太商人合作交往時,一定要謹記他們的這一民族性格,簽約要謹慎,寧可放棄一筆沒有十足把握的生意,也不能失信於人而砸了自己的牌子。因為任何一點疏忽或粗心大意,都有可能給你帶來無法挽回的致命損失。為了不使人有隙可乘,最好多花點錢聘請一位律師,在談判過程中就每一細節進行磋商落實,以防範糾紛發生於未然。

猶太商人惜時如金,不僅是在關鍵時刻大膽出擊,即便是在日常管理中,他們也很嚴謹認真,絕不苟且。

對絕大多數猶太商人來說,無論企業大小,身兼老板一職,不僅應給員工製定詳細的工作時刻表,對自己一天的日程也應預先安排得周密妥帖。

拜訪猶太商人,一般都要事前預約,否則,無論是怎樣重要的客人,往往都會被拒之門外。即使處於會見階段,猶太商人也會通知對方,雙方會談的時間在什麼樣的限度之內,超過這一期限,你恐怕就要選擇主動離開了。

針對猶太商人惜時如金的性格特征和行為作風,在與之交往或合作時,應該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的時間觀念,充分考慮與時間有關的具體事項,如交貨、付款等。其次是要注意與猶太商人搶時間,特別是在與同類產品的競爭問題上,隻有搶先一步,才能爭取主動優勢,一旦機會讓別人先行搶走,再想打敗他們,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一般的商人討價還價的目的,是想賺取更多的利潤,猶太商人不僅僅如此,他們還認為,一次成功的討價還價,可以增強自信心,同時可以有力打擊對方的信心。

作為買方,猶太商人也信奉討價還價的策略,殺起價來也是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他們總喜歡不斷挑剔對方貨物的種種毛病,哪怕這些毛病根本不存在,他們也會雞蛋裏麵挑骨頭,窮追猛打,這時候對手往往堅持不住,自動敗下陣來。

如果換成自己是賣方,猶太商人往往預先設定自己的價格底線,然後漫天要價,絕不輕易讓步,一點一點消耗顧客的意誌力。低於底線價格,他們更是無商量餘地。有時,也許你會看到他們無可奈何的樣子,貌似忍痛出售,這時一定不要被他們的可憐相所迷惑,因為此刻說不定他們的心裏正在竊喜呢。

“與其迷一次路,不如問十次路。”此乃猶太商人視若至寶的格言。他們為人處世,絕不盲目衝動,絕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商業談判中,事先了解對手,摸清對方底細,是猶太商人一定要做的準備工作。這就是說,一旦你淪為猶太商人的談判對手,尚未正式坐到談判桌上,你的相關情況,比如企業的各種資料,甚至個人的身世、嗜好等,很可能就已經全都掌握在了猶太商人的手中。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較明智的做法是以不變應萬變,坦誠地告知一切,不刻意地隱瞞和矯飾。當然,如果你能預先判斷,給對方製造一個假象,在關鍵時刻拿出撒手鐧,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作為商業談判的高手,猶太商人很善於在一些細枝末節上下功夫。在談判過程中,猶太人總喜歡笑意融融,主動地向你問好。可是,你別以為在談判時猶太人會輕易妥協接受你的條件。有時談判結果和協議,常常要費盡口舌才得以勉強通過,他們對於合同、協議之類文件,一字一句都十分細心,決不馬虎。有時會爭得麵紅耳赤,但過後一轉身,盡管你尚餘怒未消,猶太商人仍然會笑容可掬地向你問好,好像從來沒有和你爭吵過。有時對方表麵上雖然也裝得平靜,可是心裏卻波瀾滔天。猶太人精明過人,他若已看出你的心理活動,關鍵時刻更是會及時掌握主動權,連連向你發起談判攻勢。

猶太商人善用富有表現力的形體語言,來調動談判的氣氛,增強談判雙方的認同感。笨嘴拙舌,是同猶太人談判的一大禁忌,而語言功夫是談判者做生意的本錢。猶太人認為善於講話的人是最好的生意人,要進貨,要推銷,都離不開語言功夫。說得好不好,中聽不中聽,大有講究。吹牛皮不足取,但是當啞巴或說話枯燥乏味,或不分對象、場合亂講一通,那也是做不好生意賺不到錢的。若做國際商人,談判者頭一關就得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能講幾種外語則更佳,猶太人認為談判做生意,語言與金錢是兩位一體密不可分的,就算是啞巴,也要巧妙運用手語才是。

在語言的使用上,猶太商人很少用 “我認為 ”這樣的表達方式,而是采用 “您認為如何 ”這樣的話語,以示對對方的尊重,減輕對方的心理負擔,從而輕鬆達到自己的意圖。

猶太商人的原則性很強,凡事以賺錢盈利為最高目標,絕不做無用功,既然雙方能坐到一張談判桌上,猶太商人的誠意先就不容置疑。明白對方同樣存有合作成功的願望,心理上就不必有任何負擔,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反而容易取得好的結果。在談判方提出的訂單無法接受時,猶太人就明白地告訴你 “不能接受 ”,而不是含糊其辭,致使談判對手心存僥幸。倘若有商量的餘地,猶太商人便會據實告訴談判對手事後作答,這樣的談判就不會有糾紛了。

另外,還有人說猶太人是數字化的民族,特別是猶太商人,在談判前就把賬算得一清二楚。所以若事先有所準備,用準確無誤的數字來說服對方,結果才會令人滿意。

了解猶太人的曆史及社交習慣,與之合作方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