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財大氣粗 ——美國商人的經商神話(1 / 3)

美國第 30任總統卡爾文 ·柯立芝說:“美國人的營生就是做生意。 ”美國是一個善於做生意的國家,美國經濟獨步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美國這樣把生意做得那樣的成功。財大氣粗的富豪在美國比比皆是,聳立於紐約的帝國大廈像一篇凝固的樂章,不斷地用激昂的旋律演奏著美國經濟的進行曲。

充滿夢想與野心的美國佬

驚濤駭浪,風雨兼程,為什麼成千上萬的人拋棄故土,遷居美國 ?

饑寒交迫,疲乏困頓,為什麼這些人仍舊挖空心思,殫精竭慮 ?

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夢。在這個夢裏,一文不名的窮光蛋可以變為揮金如土的巨富,不起眼的灰姑娘可以變成光彩奪目的公主。

這樣的夢想可以成真嗎 ?也許不會,但又完全可能。因為這是美國 !

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人來說,美國是一個夢,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至今不過數百年時間,它就由一個純粹的荒蕪之地,搖身一變而成為最富有的國度,而且充滿了許多奇幻的迷人光彩。

現在自稱美國人的,包括他們的祖先在內,在這塊土地上居住的時間,也不過幾百年而已,這比起歐洲、亞洲的古老文明,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美國人在短短數百年內,卻取得了令歐洲乃至全世界瞠目結舌的成就。

正如籃球運動,雖非源自於美國,但卻被美國人玩到了最高的境界,以致美國籃球隊隻要是去參加世界大賽,都會被譽為 “夢幻籃球隊 ”,即使這 “夢幻籃球隊 ”中,全是由他們國內二三流的明星組成,也能所向披靡,輕鬆摘取桂冠。

美國讓世界驚歎,美國在短暫曆史中所聚集起來的財富和強大的國力讓整個世界都驚歎。

富爾敦的輪船、愛迪生的電燈、福特的汽車生產線、泰勒的科學管理以及殺人的原子彈、載人的航天飛機 ……無不誕生在這個年輕的國度,無數 “奇跡 ”吸引著人們去思考、去探索、去求證:美利堅,那塊讓星條旗覆蓋著的神奇大陸,究竟意味著什麼 ?

美國是一個純粹由移民組成的國家,嚴格地講,最早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土著印第安人,已經不再是具有真正意義的美國人,自稱是現代美國人的,全都來自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而且有據可查。

最早登臨這片土地的移民,是英國殖民者。他們的殖民船隊攜帶槍炮踏上這片土地的同時,也懷揣著對未來生活的夢想和野心。

隨著第一批淘金者的成功,許多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的普通老百姓,都被這塊大陸的神奇和富饒所吸引,紛紛攜妻挈子、背井離鄉,前來開辟新天地。

陸續由歐洲遷入美國的新移民,不再局限於英國,但毋庸置疑的是,遠道而來的人們,無論經曆了怎樣的艱難困苦,他們骨子裏都沸騰著希望、夢想和進取的血液。數百年過去了,新大陸移民的來源和成分已經越來越複雜了,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對未來的夢想與野心。

19世紀美國最偉大的通俗小說家霍拉肖 ·阿爾傑在他的一百多部作品中,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個出身低微的窮苦少年,他們憑著艱苦的勞動和執著的夢想戰勝困難,最終贏得了財富和榮譽。這些故事幫助人們織就了光輝燦爛的 “美國夢 ”。

在現實的美國社會中,一個個企業大亨、商界巨子的發家史,又讓你處處感覺到那些天方夜譚式的夢想並非遙不可及。

美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間奇跡。在美國最受歡迎的暢銷書作家拿破侖 ·希爾,同時也是創造富豪的權威,他的許多著作文筆流暢而又平易近人,但始終熱情激昂。他一再強調個人野心之於致富成功的重要性,並為每一個人設定了一套把致富野心轉化為具體財富的步驟方法:就是給自己的希望和夢想製定一個具體行動的計劃,然後每天都要檢查自己的實施結果,並朗讀兩遍自己的目標計劃,來拉近自己和夢想之間的距離,不斷強化自己的信念和決心。

拿破侖 ·希爾的這套辦法在美國人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狂熱追捧,據說許多人就是照著這一指引,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被稱為旅店大王的希爾頓,出身卑微,他取得成功後再回頭總結,仍非常推崇夢想對改變人生的關鍵作用。他說: “完成大事業的先導是夢想,禱告和工作是夢想的手和腳。或許,在成功的路上偶爾有些運氣的成分存在,不過若沒有一份完美的宏偉藍圖,一切都是白費。”他還說: “夢想和空想是截然不同的。空想是白日做夢,永遠難以實現。夢想也不是神的啟示。我所說的夢想,是指人人可及,以熱忱、精力、期望作為後盾的一種具有想像力的思考。 ”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希爾頓曆經數次困難、心碎、掙紮,依然初衷不改,終於在旅店業找到了他的好運,從而贏得了 “旅店大王 ”的美譽。

每個人都會有夢想,特別是處在孩子的年齡,夢想是充滿誘惑、五彩斑斕的。讓人難以理解的是,許多東方人稍一長大,就板起老氣橫秋、看破紅塵的麵孔,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夢,也失去了活力。

美國商人的夢想是他們前進的動力,也是他們獲取成功的保證。

美國人做著代代相傳的繁榮之夢,他們夢想成為總統,夢想成為行業巨頭,夢想成為棒球明星,夢想在新大陸上彙集世界最巨大的財富、最先進的科技、最優秀的人才,他們夢想所有的耕耘都能贏來收獲。他們手中擁有的最大幸福,也許就是夢想本身,那也正是美國人極其珍視的東西。

通觀美國商界,沒有哪位發家的大亨不具 “做美夢 ”的野心。野心勃勃的鐵路大王斯坦福、向鐵路投機業挑戰的摩根、至今仍左右美國財政界的杜邦家族 ……他們的光榮幾乎就築在夢想之上。無盡的追求和越來越大的夢想,伴隨他們滾雪球般劇增著自己的財富。

人生必須有夢想,賺錢也必須有目標。美國佛羅裏達宇航中心的鋁合金門上,銘刻著這樣一行字: “隻要我們能夢想的,我們就能實現。 ”如此自信的誓言,怎能不讓人佩服那群追夢人的勇氣 !

沒有美國,則沒有 “美國夢 ”;沒有 “美國夢 ”,還會有美國的今天嗎 ?

其實,美國也不是一塊遍地流金的熱土,尤其西部的開發,是許多充滿夢想者前仆後繼、努力不懈的結果。

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優越的條件而放棄致富的念頭。不要因為自己現在還 “一窮二白 ”而缺乏自信。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一個人活在世上終歸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作為一名創業者,必須有近乎 “野心 ”的欲望,才可能使你有膽量去追逐別人所不敢奢望的成就,才可使你竭盡全力釋放出所有的能量。強烈的創富欲望是創業取得成功的原始動力。當然,在實現創業的過程中,不能忽視 “財富取之有道,方能源遠流長 ”的道理。把夢想和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敢於挑戰命運,勇於戰勝艱難險阻,成功的道路才會一路暢通。

敢於夢想,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礎,所有的成功都是從最初的夢想和野心開始的。

金錢讓美國人動起來

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人種組成的美國人,在蠻荒的曠野裏開辟出了一個物質豐饒的新世界,也以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了一種獨特的 “美國精神 ”;美國人以卓越的物質文明孕育起一個驕傲的民族,也為人類點綴了他們獨特的光榮和夢想。

在美國的土地上,錢在某種程度上是統治社會的 “魔杖 ”。

對待金錢的態度,既需要我們拿它做朋友,又要當它為陌生人。如果因金錢而折磨自己,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狹窄,隻有用一種坦然的心態去追求,那麼我們的人生本身就已經擁有金錢。

巴納姆說過: “獲取金錢者是我們族類的恩人。 ”的確,正是這些人奠定了美國繁榮、富饒的基礎。

敬錢如神,把賺錢視作人生追求,美國商人常常懷著這樣的心態馳騁商場,終於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戰奇跡。

有人曾對美國眾多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的早期心理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發現他們有一個共性,即對金錢的強烈欲望。當然,這並不就是說任何具有財富欲望的人都能白手起家,因為事業的成功是主客觀因素和諧統一的結果。機遇是成功的客觀因素,才幹、欲望是成功的重要主觀因素。一個創業者如果具備了成功的主觀條件,遇上適當的時機就有可能會脫穎而出。如果沒有創業的欲望,那麼即使機會擺在麵前,即使具備一定的才能,也很難獲得成功。所以,如果沒有成為 “有錢人 ”的強烈欲望,那就永遠不可能創造出巨大的財富。

美國某報曾在青年中做了一次調查,其中有一項內容是:你現在最崇尚什麼職業 ?為什麼崇尚 ?麵對這一問卷,80%的被調查者的答案是:經商,能夠賺大錢。因為這種職業既冒險,又充滿刺激;既有挑戰性,又最能激發人的潛能與才智。

這一直率的回答從側麵反映出金錢作為流通貨幣在商品經濟社會裏的能量和作用。可以這樣說,是金錢讓美國人 “動 ”了起來。不過也有一些人雖有賺錢的衝動,可是在困難麵前難以持續較長的時間,有的甚至極少付諸行動,成了一個個 “空想家 ”。

為了賺錢,美國人拚命工作,頑強鑽營,從而造就湧現了一批批商業之神、行業巨子。

為了賺錢,美國人經曆了其他民族很少經曆的各種艱難險阻,也獲得了其他民族很少能夠獲得的機會。

心理學家通過對社會經濟學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致富的欲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因而,一個人一旦滋生了這種欲望,便應當立即著手,經過自我暗示和對自己意識能量的激發,構思出一個超乎尋常的創業計劃,再通過自己敏銳的頭腦與創意,以及特殊知識的靈活運用,使計劃更周密、詳盡而具有現實可行性,然後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力、果敢的決斷,以及與智囊的高度協作,保證計劃的順利實施和目標的最終實現。

“錢 !錢!人生就是錢 !在美國尤其如此 !”

當約翰 ·D·洛克菲勒的父親威廉 ·洛克菲勒開始這樣向他吼叫時, 12歲的他已經有過兩次非凡的商業實踐了。

第一次是 “產品出售 ”:他在樹林裏掏火雞的窩巢,將小火雞抱回家飼養,等到感恩節再將飼養大的火雞賣給鄰村的農民;第二次是 “貸款 ”:他將自己的 50美元貸給附近的農民,利息是 7.5%。

約翰 ·洛克菲勒小小年紀,便初涉了 “實業 ”與 “金融 ”兩大行業,他和所有美國孩子一樣,接受著金錢信仰的熏陶。 30年後,他成了美國超一流的 “財閥 ”和世界 “石油帝國 ”的最高統帥。

美國人總是說,要想賺錢,就得自強不息、勤奮不斷地工作。

朝氣蓬勃的美國人追尋著別人難以想象的東西。他們在沙漠裏找到綠洲,在荒原上采出了石油;他們以旺盛的熱情和永不放棄的毅力,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積累和創造了財富,贏得和獵取了成功 !

美國富翁吉諾 ·普洛奇身材矮小,出身貧困,小時候幾乎三餐不繼。他在上小學、中學時,就開始利用放學之後的時間去打工,幫人推銷商品。他靠勤工儉學掙來的錢,讓自己上了大學。他讀的是法律,看來,他今後的人生之路就這樣定了 ——當一名律師。但普洛奇心底卻有著另一個念頭:“一個好律師,一年可能收入 5萬美元,甚或 10萬美元。但是,一名市場推銷人員可能 ——真的可能主宰他的整個世界 ……”

在這人生的岔路口上,商業和法律之間,或者說冒險和安全之間,金錢的欲望使普洛奇最終還是選擇了冒險的道路。為什麼 ?因為他想主宰自己的世界,這一強烈的欲望使他敢於冒險。他具有當一個成功老板的最重要的條件,這就是他想當老板,而且渴望成功 !

於是普洛奇開始在一家雜貨批發公司當流動推銷員。與其他推銷員不同,他不是一家一家地去推銷,而是把各個地方的商人聚集起來,使他們相信,如果他們聯合購買的話,會比較便宜。結果,他成了大宗批發的推銷商。他拿的傭金居然比公司董事長的薪水還要多,以至於他的老板給他下了最後通牒:要麼改成拿薪水,要不請另謀高就。

普洛奇選擇了不拿薪水,他決計自己闖一番事業,也過一把當老板的癮。他瞄準了豆芽這個東方食品,與幾位朋友合夥辦起了豆芽加工廠。這個加工廠後來發展成為一家巨大的 “重慶公司 ”。當普洛奇後來賣掉他創立的這家公司時,價格是 6300萬美元 !當時他隻有 48歲,他還有其他的不動產和投資項目,他個人的身家超過 1億美元 !

普洛奇成功的動力來自於他對金錢的向往,他有他的人生哲學,這哲學始終給了他方向性的指引,那就是:一個人活在世上,若不能興風作浪使別人刮目相看的話,他的日子一定過得沒意思透了 !

是的,高收入,高消費,掙了錢就花,花了錢再掙,這是許多美國人生活和工作的格局。拚命去獲取金錢和財富,成了美國人衡量成功的重要標準之一。

強烈的金錢欲望是成功的第一動力。美國的馬克 ·歐 ·哈羅德森說得好: “我的生命之火在一分一秒地耗盡,要活就活得轟轟烈烈。 ”他還說: “人生在世,要發明、要創造、要出奇跡,要為整個人類的文明史作出貢獻,豈能僅僅做一具行屍走肉,而白白地耗費一份空氣呢 ?”

市場就是金庫,顧客就是金錢。愛錢的美國人千方百計、不遺餘力的 “錢經 ”之道,對我們每一個經營管理者都是大有啟發的。

對金錢的向往與熱望,成就了一個個腰纏萬貫的美國富豪,有時候,熱衷於金錢未必就是壞事。

敢冒險才能賺大錢

美國有諺語:“冒險裏麵有天才、勇氣和魔法。”“勇氣喜歡跟利益聯姻。”由此可以看到美國人的冒險精神。美國人崇尚 “風險越大收益的絕對值越大 ”的經濟學原理,在商業經營中喜歡冒險獲取利潤。沒有冒險,巨大的成功來得總是太慢,利潤越高風險越大。大凡成功者都有某種程度的賭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是他們創造和把握機會的最佳寫照。

美國人將冒險精神稱之為勇氣,具有冒險精神的人更傾向於獨自麵對嚴峻形勢的挑戰,並且能夠承受重大的挫折和打擊。正是這些特質使他們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企業家、商人、領袖和冠軍,他們能在逆境中給人以強大的激勵。

美國經濟學家熊比特說: “商人能夠預見到新的投資領域或新的盈利機會,敢於冒險,敢於投資,從而謀取額外利益。商人不是投機商,而應是一位大膽創新、敢於冒險、注重積累的開拓型人才。 ”

幸運總是青睞勇敢的人,冒險是表現在人身上的一種勇氣和魄力。冒險與收獲常常結伴而行,險中有夷,危中有利。商人要想有卓越的結果,就應當敢於冒風險。雖有成功的欲望,卻不敢冒險,怎麼能夠實現自己既定的目標 ?

希望生意成功又怕擔風險,往往就會在關鍵時刻失去良機,因為風險總是與機遇聯係在一起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風險有多大,成功的幾率就有多大。由貧窮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機遇,而機遇是平等地鋪展在人們麵前的一條通道。具有過度安穩心理的人常常會失去發財的機會。所以,人生就要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而過度的謹慎則常常會失去它。

那些成功的商人,並不一定是因為他比你 “會 ”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 “敢 ”做。美國速遞大王聯邦快速公司的總裁弗雷德 ·史密斯就是其中的一個。

弗雷德 ·史密斯先生說: “我認為,企業家一詞在某種程度上應當賦予它賭徒的含義,因為,在許多時候,采取冒險行動並不是最危險的,最危險的倒是坐失良機。 ”可見,冒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坐失良機。

1962年,史密斯進入耶魯大學,專攻經濟學和政治學。他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寫了一篇學術論文,分析運輸業的現狀。史密斯認為,如果開辦一家運送諸如醫藥和電子元件之類需要優先考慮的、時間性極強的貨物的公司,一定會大有市場的。

這種見解無疑是十分有見地的,可是,卻沒有人欣賞他,因為這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沒有人願意去冒這種風險。

1969年,史密斯決定自己創業,去冒險,去實現心中的夢想。

他首次的冒險經曆是著手買下了阿肯色州飛機銷售公司的大部分股份,這家公司經常虧損,顯得沒有什麼前途。但史密斯接手後,改善了經營狀況,他把這家公司變成購買和出售舊噴氣飛機的交易場所,這種變革很成功,在短短的兩年內,收入增加到 900萬美元,利潤達 25萬美元。

初嚐甜頭之後,史密斯開始著手更大的冒險,進行近似於賭徒式的投資。

在這一時期,史密斯仔細考慮了一項建立一個能在一夜之間就把小包裹傳遞到目的地的公司的計劃。

經過一係列的調查論證之後,史密斯開始籌辦這種公司。史密斯大膽地孤注一擲,拿出他所有的本錢 800多萬美元做資本,準備大幹一場。他的這種投資膽量影響和吸引了一些投資者,他們紛紛加盟,又增加了 4000萬美元的投資。幾家銀行這時也對他的這一投資計劃產生興趣,投入了 4000多萬美元。於是這個公司總投資額高達 9000萬美元 !這在當時是美國有史以來企業做出的最大的單項投資。

1971年 6月 1日,公司成立了,這便是 “聯邦快遞公司 ”。

從 1971年到 1980年,公司的總收入已達 5.9億美元,事實證明史密斯的投資是十分正確的。

史密斯說: “我們的冒險終於有了回報。事實證明,我們的冒險不是盲動,而是富有卓識遠見的投資行為。 ”

因為主動出擊,史密斯終於成了美國的速遞大王。美國的商業學校還把他的冒險創業經曆作為創業典範加以分析研究。

冒險常常和成功相伴,冒險的價值不僅僅是它可以把握機會,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行動本身同樣可以創造出機會。瞅準行情,大膽下注,財富便會滾滾而來。

美國紐約曼哈頓區的華爾街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是世界最富有的街道和投機者向往的樂園。在華爾街的發展史中曾湧現出無數的風雲人物,赫蒂 ·格林夫人就是其中一位赫赫有名的女性,她被譽為 “華爾街上的女巫 ”。

格林夫人精明能幹,她在馬薩諸塞州繼承了約 600萬美元的財產。她不想坐吃山空,更不願過一般貴夫人養尊處優的生活,她要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於是她雄心勃勃地隻身來到紐約,投身於冒險刺激的股票行業。

格林夫人鼓鼓囊囊的手提包裏常常帶著充饑的粗麵餅幹,當然也有各種零零碎碎的紙片,顯得著實可笑。然而,你別看她表麵衣著樸素,生活節儉,正是在這個看來似乎古怪的行為後麵,格林夫人卻暗暗地進行著以百萬美元計的大宗買賣,表現出了能同那些高明男子進行競爭的智慧和冒險精神,也使許許多多其他的股票商望而生畏,甚至破產。

格林夫人在華爾街經過幾十年辛苦奮鬥,忍受了一般人難以忍受的打擊和冒險,終於取得了成功。在她 1916年去世時,財產從 600萬美元變成了 1億美元,成了美國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在風險麵前膽怯的人不敢去做前人未做過的事,當然也不會體驗到冒險的刺激與成功的喜悅,結果隻能是永遠也不會有什麼作為,甚至被時代所拋棄。商業經營上的成功常常屬於那些敢於抓住時機、敢於冒險的人。

走別人未曾走過的路,說來容易,但要具體去做,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美國人天生具有敢為天下先的冒險精神,這種大膽追求成功的精神,推動了美國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

選定就決不放棄

在美國,大到跨國公司的總裁,小到小雜貨店的掌櫃,就他們的工作特性、肩負的重任來說,都是一樣的老板。當我們檢視這些大大小小的老板時,我們會發現,凡屬成功的或具有成功前途的老板,絕大多數都是具有堅忍不拔精神的人。他們不甘於平庸的生活,希圖有獨立創業的機會,他們比一般人更具頑強的精神,更富有自我挑戰的勇氣。成功的欲望是使他們邁向成功的原動力。他們也有過失敗,但執著使他們永不言敗,從不向失敗低頭,而且愈挫愈勇,奮勇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