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5(2 / 2)

門前有一棵一抱多粗的大皂角樹,喜鵲兒嘰嘰喳喳在上麵築著巢。北邊高高的土崖頂上長著核桃、櫻桃、李子、梨樹等。半崖叢生著棗刺茅草,酸棗樹已落光了葉子,還有一簇簇豔紅的酸棗在半空中晃蕩,土崖的下半部用鑿打的方石掛了麵,石砌了兩孔大石窯。門前崖下是公路,公路下邊就是峰河,冰覆雪蓋,偶爾可聞冰層下汩汩的流水聲。河彎有片柳林,雖還不曾披綠綴絮,但那絲絲縷縷的長臂兒已在召喚春天了。

這真是一個幽靜的去處,延娟想。到了夏天,這裏綠樹濃蔭,清水碧波,我若是這兒的家庭主婦置身其中……她正癡想,身後的小門“吱呦”一聲開了。她回轉身,魏老太太從門內走出來,她忙上前搭話:“老奶奶,這可是魏蜂家?”

“是呀!是呀!你是?……”魏老太太打量著麵前這位衣著時轚,瀟灑美麗的姑娘,送給她慈愛的目光。

“我是魏峰的同學,他在家嗎?”

“在在,你屋裏坐,我去叫他。”她把延娟領進屋,倒水讓座,然後“噔噔噔”出去了。山內人愛住大窯洞,這窯約兩丈多深,丈餘高,一丈多寬,內邊很黑,需好大一會兒功夫眼睛才能適應。窯頂放著糧屯、農具、木板、棍棒等雜七雜八家什,靠窯西根,支個大案板;案頭放個大水缸。進門西首是能睡七、八個人的大炕,炕上整齊地摞著幾床鋪蓋,雖已舊,但幹淨。靠窗台下,有個針線笸兒,旁邊放一件沒補好的白襯衫。爐灶在炕北頭,既做飯又熱炕,炕當腰還有個很深的炕洞,進門東首靠牆,放一張老式紅漆桌子,上邊放著茶壺、茶缸、鏡子、妝屜、火柴、等一應什物。桌子上方牆上貼著毛主席像,兩邊紅紙對聯上寫著:“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牆上釘一排小釘子,上邊掛著記工本、紅皮曆書、發票單據夾……

她正看得出神,忽然“嘶啦”一聲把她嚇了一跳,一隻大狸貓拉著個鐵軸兒跳到她跟前,用陌生的眼光瞧著她,嗅著她的衣襟,她把貓攬在懷裏,撫摩著它光滑油亮的皮毛,貓閉上眼睛,身上發出“嚕嚕嚕”的響聲。

魏峰在隊委會幫老會計算賬,聽奶奶說有同學來訪,放下活計就往回跑。一進門,他愣住了,他萬萬沒想到延娟會親自登門。

“怎麼!不認識啦?”延娟說著起身伸出白皙的手。

魏峰在一秒鍾內覺出了自己的失態,轉驚為喜,毫不遲疑地握住她的手搖了搖,說:“怎麼能忘呢!雖一麵之交,印象銘刻心間!”

奶奶隨後進了門,推著魏峰說:“快!快把同學領到你屋裏說話去,我給咱做飯。”說著拽襟挽袖就要去張羅。

延娟忙說:“老奶奶,不勞駕,我不吃!”邊說邊逮住奶奶的雙手阻擋。魏峰輕輕拉了她一下說:“你別管,奶奶是客人不吃飯不讓走!”魏峰住在西窯,原先是魏峰父母的臥室,立櫃、箱子、桌椅板発一應俱全。魏峰原來在奶奶窯內住,畢業回來後,他愛熬夜看書學習,怕打擾奶奶就把這孔窯修理粉飾一番搬過來住。他用立櫃把窯隔成兩部分,內邊支上床板做臥室,外邊擺桌椅書櫃等做客廳兼書房。桌子上放著一大摞書,立櫃也成了他的大書櫃,內邊大本小本的書滿滿當當。有政治哲學,毛主席著作,文藝作品,科技書籍,書報雜誌乂家庭日用大全》《十萬個為什麼》……

進門東牆上掛著馬、恩、列、斯、毛的肖像;隔牆上貼著畢霞畫的那椹兀立的鷹和他的題詩一“讚鷹”;西麵牆上掛一張“世界地圖”和一張“氣象記錄表”,延娟對那布滿圃圈點點的氣象記錄產生了興趣,走近細看,上麵星羅棋布畫滿了符號:晴天用〇表示;陰天用*表示;半陰半晴用?表示;雨天用※表示;雪天用傘表示……表上還有每天的白晝和夜間的氣溫記載,密密麻麻,叉叉點點。不熱心的人看上一眼肯定頭痛,可延娟讀懂了,也看進去了。表的下邊還有這樣的說明:此表記載六十年,如果我不能完成它,就由我的後代或有誌者完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