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可
可可是熱帶可可樹的果實,即可可豆,連續發酵3~9天(溫度可達50℃以殺死病菌),洗淨、幹燥、焙炒而生香後去殼及胚芽,留下胚乳磨成細粉,此時產生的熱量足以使其中所含的脂肪熔化,生成溶脂(可可脂,熔點約37℃)和果肉粉形成稠狀物,稱為可可漿,是製作可可係列食品的基礎。其主要成分是糖(38%)、脂肪(22%)、蛋白質(22%)、灰分(8%);其中含6%的單寧,3%有機酸及少量咖啡堿、可可堿和酶等。後一類特征成分使可可具有苦、香、澀、刺激性及深色。本品營養豐富,可加工成多種美食。其特點是脂肪含量高,是一種高能食品。
(1)巧克力。是可可漿、糖、可可脂和香草香精的混合物。混合在高溫(54℃~80℃)下於空氣流中進行,稱為“巧克力精煉”,這樣可使其香味得到提高(脂肪分解成較小分子),顏色變深,促使可可脂覆蓋所有顆粒物,最後用模子鑄成塊狀或其他形狀。
(2)可可粉。是在可可漿中加入堿性化合物(鈉、鉀、銨、鎂的碳酸鹽)以改變其味和色,再壓榨可可漿,把可可脂擠壓出來,將壓出的餅冷卻、粉碎和過篩,即成可可粉。其脂肪含量在10%~22%,是牛奶等飲料的香味添加劑,可和麥乳精調製成各種可可飲料。
2.咖啡
咖啡是熱帶的咖啡豆經200℃~250℃烘烤和磨碎後製作的飲料。咖啡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14%)、脂肪(12.3%)、糖(47.5%)、纖維(18.4%)、灰分(4.3%)。當製成飲料後,溶於水的有用成分有:咖啡堿(提供刺激性)、咖啡酸(又稱綠原酸,提供咖啡色素)、糖、蛋白質、單寧(澀味)。咖啡的特點及其質地優劣的依據是其特有的咖啡香和味,這是由咖啡中的堿和酸及脂肪在烘焙過程中酯化形成的。市場上常見的品種有:
(1)速溶咖啡。用溫水衝開磨碎的咖啡,製成濃液,真空蒸發或熱氣流噴霧除去水分,也可用冷凍幹燥法,或加些焙烤咖啡豆時出的油,以使其看上去像磨碎的咖啡粉,但經鑒定,品嚐質量還是較差。
(2)摻和咖啡。將各種咖啡摻和,能創造色、香、味更佳的混合物,有時也摻和別的物質,如菊苣(即法國苣蕒菜)、澱粉、豆粉、果晶、花生炒麵等,食用時用開水衝開即可;還可加入蛋黃粉、肉鬆、魚鬆,製成質地更高的摻和咖啡。在摻和咖啡中,巧克力咖啡屬名品。
(3)咖啡粉。原封罐裝咖啡粉是真空包裝的,在不冷藏條件下可保存幾個月,然而一旦打開就隻能保存7~10天(常溫)或1個月(冰箱),並且香味很快消失。為了得到19%的提取物,標準用量是180毫升(即1杯)水加15~20毫升(1~2匙)咖啡,要用新鮮的涼開水,千萬別煮沸,否則會產生乏人討厭的味道。煮好後要盡快飲用,涼了不要重新加熱。常規咖啡煮6~8分鍾足夠,不宜過長,以防變味。咖啡渣應棄去,不可煮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