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食物的天然毒性外,其他毒物包括由人工藥物引起和飲食加工不當的致毒物。
1.人工藥物
人工藥物包括各種農藥及其他化學毒物。
(1)農藥。是用於除去、預防或控製害蟲的化學品,包括各種殺蟲劑和除莠劑等。①毒鼠藥(俗名1080),是氟乙酸,自然界有些植物利用合成本品以自衛,如南非的一種草就含有致死量的氟乙酸,牛吃了就會中毒。在動物體內,它可進入檸檬酸循環,生成氟代檸檬酸,破壞了生命係統的代謝平衡,此時毒物強烈地參與競爭酶上的活性位置,從而妨礙酶的正常功能。②敵敵畏,屬有機磷農藥,占整個殺蟲劑基本品種的70%。敵敵畏有很強的揮發性,一般製成乳劑,兼有觸殺、熏蒸和胃毒作用,對人畜毒性大。主要症狀為嘔吐,驚厥。吸入後用水嗽口,並呼吸新鮮空氣。
(2)化學毒物。①一氧化碳,是生活中一大化學毒物,主要由煤氣不充分燃燒產生,其中毒機製曾經詳細研究,是由於它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比氧大290倍,造成組織嚴重缺氧,特別是使神經細胞受到損傷,因而輕者頭痛、惡心,重者窒息、死亡。②多氯聯苯,為黏合劑、塗料等的增塑劑、堵縫物,通過含本品的紙或塑料包裝食品而致殘留,可經肺、胃腸道和皮膚吸收,其主要症狀是視力模糊、黃疸、麻木。1968年由於多氯聯苯汙染食用的米糠油而使日本一些家庭中毒,1291人得米糠油病(嚴重痤瘡、皮膚變色、腹痛),稱為米糠油事件。
2.飲食加工不當
飲食加工不當主要指食物保存、烹調失當引起的致病物。
(1)有害的細菌,各種食物的腐壞。如肉、蛋、牛奶、魚、蔬菜的變質、酸臭均是由細菌的作用,當吃進大量活的有毒細菌或細菌毒素時,就會發生食物中毒。一般症狀為嘔吐、腹瀉,重者暈厥、致命。有害的細菌主要有:①大腸杆菌,是腸道最主要的細菌群落,由人的糞便排出,通過蒼蠅等和手傳到食物和食具上,又未經消毒而傳染致病,在旅遊業發達的今天,被稱為“旅遊者疾病”。其特點是嚴重水性腹瀉(多為腸炎或者痢疾)。食物烹製要充分消毒,食具應用酒精處理,用合成的止瀉寧或磺胺類藥物治療。②葡萄球菌,這是最普遍的細菌致毒,因為很多健康人都是這類帶菌者,涉及的食品範圍極其廣泛。其症狀是嚴重的嘔吐、腹瀉,由於有脫水性而造成體力不支,通常在食入後數分鍾至6小時發作,應飲大量水並催吐。③肉毒,毒素為肉毒梭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如在烹調中未被殺死,則它可在厭氧條件下產生強毒素,如A型肉毒中毒,致命性嚴重,為眼鏡蛇毒素毒性的1萬倍,是馬錢子堿或氰化物的幾百萬倍。其中毒是由於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家製罐裝肉和蔬菜(菜豆、玉米)等引起的。預防辦法是充分煮烹,不食用產生氣體、變色、變質的食物,扔掉變凸的罐頭。治療辦法是催吐,吐盡毒物,適當應用抗毒素。④屍毒,肉類腐敗後生成的生物堿的總稱,主要有腐敗牛肉所含的神經堿,魚肉的組織胺毒素以及腐肉胺、骼胺和屍毒素等。屍毒是動物死後其肌肉自行消化變軟,細菌不斷繁殖,使其蛋白質分解而成,應嚴禁食各種腐肉。